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23 11:23:39 浏览次数:1596

吸收不良、脂肪代谢障碍、进入肝循环受抑、-生育酚运转蛋白(-TTP)变异、-脂蛋白缺乏等任何代谢阶段紊乱都可引起维生素E缺乏

下列患者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低脂蛋白血症、肝脏胰腺病变、胆囊纤维化与原发性胆道闭塞、-TTP缺陷、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其他原因所致胆汁淤积症等。妊娠时血浆维生素E水平升高,但未成熟儿因脂肪组织少,维生素E储存不足和维生素经胎盘运转障碍,维生素E水平较低。

多数严重维生素E缺乏的患者,有自幼严重的吸收不良和少见的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是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TTP基因突变造成-TTP缺陷,阻碍维生素E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所致。

维生素E缺乏至今未能作为一个有明确定义的综合征来认识。成年人由于体内有维生素E储存,即使膳食缺乏或吸收不良,也需要数年才使血浆维生素E水平降至缺乏范围,且成年人已成熟的神经系统对维生素E缺乏的耐受力较强,常在5~10年后才出现神经方面异常。

患者逐渐出现腱反射减弱、消失,小脑性共济失调,皮肤感觉障碍,位置觉和震动觉异常,夜盲。少数患者有眼外肌瘫痪、骨骼肌无力眼球震颤眼睑下垂构音障碍。后期可出现全盲、认知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棘红细胞增多症和色素性视网膜病主要见于-脂蛋白缺乏症。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症的表现型与Friedreich共济失调难以鉴别。

而在儿童则相反,如在婴儿期即有维生素E吸收不良者,很易发生重度维生素E缺乏,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迅速发生神经症状。主要影响脊髓后束和脊髓小脑束。表现为深层肌反射消失,本体感觉,震动感觉异常、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眼移动障碍)、视野障碍、肌肉疲软。尤其在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更少,肠道吸收能力低,生长速率快,更易发生缺乏。常出现溶血贫血血小板增多、脑室内出血水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和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危险增加。

1、治疗

人类由于维生素E摄入不足引起缺乏症状是极为罕见的,因维生素E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其最丰富的来源是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红花油等,在麦胚、坚果类及其他谷类和绿叶蔬菜中亦有。在肉类、鱼类、动物脂肪、乳类和多种水果中含量较少。

早期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完全逆转。本病治疗主要应补给充分的维生素E,同时治疗原发消化系统疾患。通常400mg,2次/d可逆转和阻止病情发展,对于-脂蛋白缺乏症和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需100mg/(kgd)。对于口服吸收不良者可给予注射剂。

临床应注意治疗剂量差别很大,成人可耐受每天200~800mg而不出现有害作用。严重吸收不良患者和-脂蛋白缺乏时需给予大剂量维生素E,每天200~600mg是适当的。一般认为大剂量维生素E是安全的,但也有报道在每天摄入1000mg时可有恶心、胃肠胀气腹泻。在早产儿维生素E大剂量静脉注射,可使早产儿患脓毒血症的危险性增高,可能是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力,当口服大剂量时,易引起早产儿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预后

依据维生素E缺乏时间与程度的不同,神经系统的病损程度也不同,则预后也不同。成年人耐受力较强,常在5~10年后才出现神经方面异常。儿童则相反,如有维生素E吸收不良,很易发生重度维生素E缺乏,不及时治疗,则可迅速发生神经症状。早产儿体内维生素E储存更少,肠道吸收能力低,生长速率快,更易发生缺乏;常导致患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增多、脑室内出血、水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和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危险性增加。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