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31 08:12:09 浏览次数:1595

原发性肺部感染的痰液最适于分离本菌。取患者晨起漱口后的第一口痰,以脓性或带血的痰为佳,直接接种于血琼脂或沙堡琼脂上,25℃培养。培养物应仔细检查,有时易被其他污染杂菌及白念珠菌所污染。此时可用Smith及Goodman改良培养基——含氢氧化氨的酵母浸膏培养基,它可抑制许多细菌、酵母及腐生性真菌,并能中和酵母菌所产生的酸。

其他病变材料如活检标本、胸骨穿刺物等可种于血琼脂或沙堡琼脂上,再以胶布封起,置于塑料袋内,以防培养基干涸。培养6~12周,当有菌丝时即应作鉴定。在血琼脂上菌落最初呈球状、脑形,粉红至红棕色,有时可转为白至淡棕色丝状菌落。此时难与皮炎芽生菌及其他许多真菌相鉴别,应靠其带棘刺的大分生孢子及转成酵母型来帮助鉴定。本菌的双相型菌落主要表现在真菌型菌落中,镜检有细长分隔的菌丝,有少数直径2~3μm的圆形或梨形光滑的小分生孢子,及直径8~15μm的圆形或梨形的厚壁、有棘刺的齿轮状孢子,位于菌丝两侧或孢子柄的顶端,这对本菌有鉴定意义。

15.3 血清试验

(1)筛选试验

早期乳胶凝集试验常呈阳性,免疫扩散法可帮助区别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与乳胶凝集试验相似,常在出现症状2~5周后呈阳性。也可用荧光素标记抗体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要在其他试验阳性6周以上后才呈阳性,滴度达1∶32即有意义,但有时在活动性病变期1∶8或1∶16即有意义,故应作梯度稀释。一般说来,补体结合试验加上皮内组织胞浆菌素试验对诊断及估计预后最有价值。

16 鉴别诊断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各期均宜注意与结核相鉴别,详见表1。主要是靠培养及适当的血清学检查。原发性组织胞浆菌病的急性期应与其他真菌、病毒及细菌性、类脂质性肺部病变以及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纤维化相鉴别。急性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有脾大、淋巴结病变、贫血及白细胞降低时,可如内脏利什曼病及淋巴瘤,应注意鉴别。还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马尔内菲青霉病、布氏菌病、痢疾戈谢病等相鉴别。当有皮肤及皮肤黏膜损害时,应与肿瘤、孢子丝菌病梅毒、弓形虫病、细菌性蜂窝织炎、皮肤结核或其他系统性真菌感染等相鉴别。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