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多发性神经炎

发布日期:2014-11-26 09:25:22 浏览次数:1595

现程度不等的弛缓性瘫痪和远端肌肉萎缩。严重者可有声嘶、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起病后10-25天内病情稳定,并开始恢复,患者常表现出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四肢末梢发凉、发红、发绀,少汗或多汗,皮肤变薄嫩或粗糙,指(趾)甲变厚变脆,失去光泽,或有白色横痕;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或感觉过敏;四肢肌张力下降,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

发病后有无肢体远端疼痛、发麻、感觉异常或消失、手足无力、瘫痪或肌肉萎缩。详询起病原因,如中毒(铅、砷、农药等)、感染(麻风、结核、细菌性痢疾白喉等)、营养代谢障碍(慢性腹泻糖尿病、贫血等)、结缔组织疾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疫苗接种、外伤、肿瘤、家族史等。

多发性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耳麻痹。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瘫痪,双侧者少见,仅为0.5%。多发性神经炎在中医临床中属“口僻”、“面瘫”、“吊线风”、“口眼喎斜”的范畴。

类型

1、周围神经型

主要损害脊神经,呈四肢对称性驰缓性瘫痪,严重者有呼吸肌麻痹,可有节段性或末梢

元等对9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的脑电图与62例正常人和55例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脑电图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正常人脑电图异常率为27.4%(17/62),神经性皮炎组62.2%(61/98),神经官能症组67.3%(37/55)。但所见脑电图改变均无特异性,属功能性改变,且与临床上伴发的神经、精神症状相一致。说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在神经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中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病人是在长期消化不良便秘的情况下发病的,因此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自体中毒有关。

内分泌异常及感染性病灶的致敏都可能成为发病因素。局部受到毛织品或化学物质的刺激以及某些其它原因引起瘙痒而不断搔抓,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此外,从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使人推测其发生可能与脊椎病变有内在的联系。中国屠善庆等对皮损在颈项部与上肢的23例作颈椎侧位片,有异常者18例;皮损在下肢者8例作腰椎侧位片,有异常者6例。说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可能系脊椎病变致使相应的脊神经营养功能发生某些障碍,而造成其所支配的皮肤发生神经营养功能紊乱。

①根性多见,主要是椎管脊椎病变,腰椎间盘脱出最常见,其他如腰椎肥大脊柱炎、腰骶硬脊膜神经根炎、脊柱结核、椎管狭窄、血管畸形、腰骶段椎管内肿瘤或网膜炎等;②干性多为腰骶丛和神经干临近病变,如骶髂关节炎、结核或半脱位,以及腰大肌脓肿、盆腔肿瘤、子宫附件炎、妊娠子宫压迫、臀肌注射不当、臀部外伤和感染等。

病理病因

有无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瘙痒、关节疼痛、发热等。检查病损分布是

否对称,是否伸侧较重,有无红斑、丘疹脓疱、银白色鳞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指甲有无点状陷窝、增厚,头发是否聚成束状,有无粘膜损害、关节损害、体温上升等。

1心源性

占多发性神经炎的60%-75%,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纤颤,栓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粘液瘤、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心脏导管、二尖瓣脱垂钙化,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来自静脉的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肺静脉血栓或血凝块、骨折或肺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可发生多发性神经炎,女性多见;肺感染、败血症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等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3来源不明

约30%的多发性神经炎不能明确病因。成人脑血流量约占心血输出量的20%,多发性神经炎发病率占全身动脉栓塞的50%,估计约90%的心源性栓子停留于脑部,多发性神经炎常为全身动脉栓塞性疾病首发表现,两侧大脑半球发生栓塞的机会基本相等。如不消除栓子来源,多发性神经炎可反复发生,约2/3的复发多发性神经炎发生在首次多发性神经炎后1年内。

致病因素

一)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是一组可能由感染或血清注射、疫苗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即使没有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或体征,也常能发现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无症状性多发性神经炎。待糖尿病得到控制后,传导速度可恢复正常。发病机理在各类病人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与糖尿病的生化异常有关,有的则是由于涉及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的弥漫性微血管病(microangiopathy)所致缺血和血管-神经屏障破坏。在下肢远端有严重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患者可发生缺血性神经炎,表现呈短袜型分布的感觉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

有些病人以足趾、足和腿的皮肤烧痛为突出症状,还可有刀割痛和定位不明确的深部痛或束紧感,下肢远端感觉过敏,甚至不能耐受被单的碰触。烧痛常于夜间加剧,病人只有下床走动才能使痛有所减轻。大多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无汗和阳痿等植物神经症状。

糖尿病性假性脊髓痨(pseudotabes diabetica),表现足趾和足的麻刺感和不同程度的感觉性共济失调。四肢远端的触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减退,下肢尤为明显。痛觉和温度觉相对保留。肌力也有一定减弱。踝反射消失。少部分病人Babinski征阳性,提示锥体束的损害。有的病人两侧大腿前面突然剧痛,几天内出现股四头肌的肌力显著减弱,膝反射减低,后期肌肉萎缩,临床上称为糖尿病性肌萎缩(diabetic amyotrophy),有些可很快恢复。

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药品列表

《自我调养巧治病》- 多发性神经炎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多发性神经炎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