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视神经炎

发布日期:2014-10-10 05:06:36 浏览次数:1595

从视乳头到外侧膝状体之间的视路发炎,统称为视神经炎。如球内部视神经乳头发炎,又称为视神经乳头炎;如球后部视神经发炎,又称为球后视神经炎;如视交叉部蛛网膜发炎,又称为视交叉网膜炎。本病“日内外并无翳障气色等病,只有不见者是。”如起病较缓”,初始只自视昏渺,朦昧不清,即。视瞻昏渺”症;如视力不断下降,不能见物,即。青盲”症;如起病急骤,视力突然丧失,即。暴盲”症。临床以青壮年为多见,若失治误治,可导致失明

[临床表现]

外观别无症候,唯视力逐渐(或急速)下降或丧失,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前额痛、眼球周围痛、眼球深部痛(以眼球转动时为尤显),是最常见的或有症。视交叉蛛膜炎患者则常伴有阳萎,童音,男子不长须,女子无月经,乳房不发育,以及烦渴多饮,性感淡漠或消失,经常感冒等症状.由于外感病(如流感、脑膜炎.肠伤寒,结核等).周围病(如牙齿、副鼻窦、扁桃体等的炎性病灶)、代谢病(如糖尿病)、以及中毒(如药物、二硫化碳、甲醇、酒精等)等均可成为本病病因,故本病兼症每缘病因之异有不同,而临床注意其兼病症状的有无,对判断原发病因.有重要参考价值。

[诊断要点]

①目外观正常而视力下降或丧失.

②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视野缩小以红绿色为甚,视交叉蛛膜炎者视野向心性缩小,颞侧偏盲或周向偏盲.或视野缺损不规则。

③眼底检查:初起见有神经乳头充血、并轻微隆起、生理凹陷消失或不清.边界模糊,以及视网膜静脉弯曲、扩张,或视神经乳头周围视网膜有出血斑及白色渗出物。视神经乳头前面的玻璃体混浊等症状者.为视神经乳头炎;如初起眼底正常,但视力下降并有眼球转动痛及头痛等症者,多为球后视神经炎或视交叉蛛膜炎。后期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或颞侧脱色呈苍白色,血管变细(以动脉为甚),两旁并有白鞘,提示视神经纤维sj产生退行性改变.因严重的视神经炎导致视神经纤维发生上行性的退行性改变.又称为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本病要注意与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假性视神经炎相鉴别.

[病机分析]

由于发病原因很多,本病病机常须结合原发病进行综合分析,但就一般来说,虚症多责之肝肾精血虚亏,因目为肝窍,。目得血而能视”,瞳神属肾,精血周源,若精血亏损,精气不能上荣。目失涵养,则视力昏糊;亦有脾胃不足,气虚血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以及心营亏损,神气虚耗,神光坠散等因而发为本病的。实症每由于郁火蕴毒,上犯清窍,或气郁血瘀、化火蕴毒,毒害清明,若邪热盛而损精明,则视自朦胧。若整体无症可辨而眼底亦无明显炎症者。在后期多属局部痰瘀交阻,影响到视神经的新陈代谢,不能拘于五轮学说.而概视为肾水之虚。

[辨证论治]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在过去缺乏眼底镜检查时,常据瞳神属肾、目为肝窍.肾无实症等理论,从培补肝肾精血入手,在采用检眼镜检查眼底后,局部症状和整体情况常参合分析,提高了本病辨证论治的水平。本病的辨证,诚如景岳所说:“但辨以虚实二字,可尽之矣。”然而实中亦有兼虚者,”虚中亦有兼实者,”而虚实之判断,当以症状为凭,不能预设瞳神属肾,肾水常虚之成见。若并无肾虚形色脉症而概予补肾,难期有效.但就常而论,培补肝肾精血,究不失为治本病之大法。

1。虚证

视力逐渐下降,入暮尤甚,眼干涩,易疲劳,不耐久视,眼底检查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或病已处后期,视神经有退行性变化。结合整体辨症:如兼见腰酸耳鸣,发脱齿摇,阳萎或停经,性淡漠,脉细微等症状,是肝肾精血亏,可酌用复明丸(菟丝子,补骨脂、巴戟.枸杞,川牛膝.肉苁蓉、青盐、猪腰子)。本方为治青盲肝肾两虚者设,据明。傅仁宇经验:.初起者服之如神。”视交叉蛛膜炎患者多有适用本方的。亦可选加减驻景丸(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楮实、川椒、熟地黄、当归、菟丝子).此亦治肝肾虚而昏暗之要方,方以。熟地枸杞补肝滋肾,菟丝楮实益精强阴,五味敛耗散而助金水,当归和气血益肝脾,川椒补火以逐下焦虚寒,车前利水而泻肝肾邪热。”全方寒热互用,以温为主,补中寓泻,泻不碍补,组织很为得法.

但如形寒肢冷,夜尿清长,舌淡脉迟等。寒。的脉症比较明显,为肾阳虚,可选桂附八味丸或右归丸;如五心烦热,舌红尿黄,脉细数等。热”的脉症比较明显,为肾阴偏虚,可选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如偏热偏寒症状不明显,则理肝肾之虚.宗上两方之温养,是较为适宜的。

如兼见动则气喘,嗜卧懒言,纳少便溏,舌胖脉濡等症状,是脾胃气虚,可选用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半夏、炙甘草、白芍药,防风、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视神经炎,每与脾胃气虚有关,本方以芪,参等益气药合防风等祛风药,有鼓舞阳气升发作用;以泽、苓合黄连,有泄降浊阴之效.半夏合人参益气和胃,羌活有扩张血管作用;合芍药能改善微循环.

视神经炎之属清阳不升而脾气偏虚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至于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等方,虽能健脾胃,但不能升清阳,故于视神经炎等眼病,实属少用。 、.

如兼伴眩晕心烦,怔忡健忘。梦扰难寐,脉象虚弱等症状.是心营亏损,可用天王补心丹合人参养荣汤化裁.两方皆以补养气血药为主,对于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所致的视神经炎及后期已呈退行性变化者.均可使用。

2.实证

视力下降较速,并无干涩不耐久视等不适,眼底检查视神经乳头充血明显,并有边界模糊、静脉曲张及渗出等炎症性变化。结合整体辨症:如兼伴头目胀痛,心烦易怒,脉象弦数,舌质红绛等症状。是肝经邪热,上扰清窍,可用龙胆泻肝汤。此方原用于湿热下注诸症。但对肝经邪热所致之视神经炎,实有釜底抽薪、直折其上炎之火的作用.唯龙胆草大苦大寒,若多用或久服,有伤胃损阳之弊,应予注意.

亦可选泻青丸。龙胆草、山栀、大黄、川芎.当归,羌活,防风、竹叶汤下。本方活血行瘀作用胜于上方,若视网膜静脉曲张较明显或有出血斑及便秘者,宜用本方。若视神经乳头水肿较为严重,则宜前方。

如兼伴有胸胁胀闷,口干纳少。月经不调舌质暗红等症状而眼底炎症较轻,是肝经郁热、气滞血瘀,可用徒薪饮:陈皮、黄芩、麦冬、芍药.黄柏、茯苓、牡丹皮。本方以芩、柏泻火,佐麦冬护津,复以陈皮理气,丹、芍活血,茯苓利水,均取其流通之性,目的址使气、血,水不致因停滞而蕴郁化火,方名徙薪,义即在此.故火起而未炽,热生而未甚者,可用本方。亦可用丹栀逍遥散,此亦清宣散郁之常用方,凡因郁生热,因热生火,邪火上犯清明之视神经炎,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视神经是整体上一个很小但又很重要的局部。凡是由于整体上五脏气血阴阳的变化而影响到这个局部,发生视神经炎,从整体调治,对复明朽很好效果,这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但就庙床来说,整体病变在局部的反映和整体上的局部病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必须分清.如视神经炎属于前者, 自必有肝肾虚亏、肝经实火等症型可辨。如属于后者。由于这在整体上仅是一个很小的局部,尽管它可因视力障碍引起精神上的很大负担。但它对整体气血阴阳变化的影响毕竟甚微.因此。对病因明确并有整体形色脉症可辨者,应当结合原发病因进行整体辨症,而对发病原因不明,且整体又无症可辨者,过去在缺乏眼底镜检查时,多采用护正祛邪并施法,因为从理论上来说,目为五脏六腑精华之聚,凡病莫不有正虚之一面;而同时,如无病邪侵犯清窍,造成局部气血郁滞,亦不致发生本病,故在整体无症可辨时,可宗《审视瑶函》一面培补、一面宣散的虚实并治法,选用镇肝明目羊肝丸。羊肝、官桂.柏子仁、羌活,菊花、白术、五味子、细辛、川连。本方立意,是以羊肝。白术等培五脏之虚.以羌活等散风宣郁,以黄连清热泻火.但在具体应用时,宜注重局部的症状分析,来指导加减用药:如眼底炎症变化明显,可宗。目不因火则不病”说,加用夏枯草。石决明、决明子等清火药;如循环障碍而瘀象较为明显,可宗。行血为治目之纲”说,加用赤芍、丹皮、茺蔚子等活血药;如无明显炎症变化而眼球转动痛明显。可宗。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说,加用柴胡、陈皮、香附等理气药;如视神经乳头水肿较甚,可加用车前子,泽泻。

茯苓等利水药;如渗出物久不吸收,可加用桃仁、杏仁、桔梗等行瘀化痰荮。如病至后期,眼底已呈退行性变化,又可宗。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之说,可用黄芪、人参、熟地等益气养血药。这些注重眼底局部症状分析的用药法,正是目前中医眼科辨证论治的发展。但在针对局部病泛分析用药时,要注意某些药物(如苦寒药易伤胃损阳等)对整体的不利影响,以免反而干扰机体自调自控的能力。

针灸可作为本病的辅助治疗,目窗、商阳、肝俞,命门.巨髑,承光诸穴,可酌情选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