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科学认知人感染H7N9禽流感

发布日期:2014-11-09 20:22:18 浏览次数:1595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此次在我国发生的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于2013年3月下旬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一个疾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传染源的概念是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我个人认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是病毒的变异性,流感病毒感染是一个自愈性疾病,一般感染后7—10天可以自愈,病毒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极易变异,并且这种变异是伴随着病毒宿主的改变。当流感病毒宿主变化时,该病毒就重新开始了新一代的生长繁殖。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疾病来说,传染源主要为禽类,也包括人,因为已经证实人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本病的传播途径已经基本明确,可以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关于易感人群,本病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例如从事禽类养殖、贩运、销售、宰杀、加工业等人员。据现有的证据和资料,还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但不是人与人之间不能传播。H7N9流感病毒变异频繁迅速的特点,是否影响该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二、病毒的含量和毒理,传染源排出的H7N9病毒的含量和毒理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其三、易感人群的自身免疫功能。目前没有发现H7N9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能的因素除上述两点外,这点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样就对我们有效预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临床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但抗病毒治疗是否成功有效,关键在于治疗的时间,治疗越早,效果越好,需要指出的是,抗病毒治疗前一定要进行科学评估。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同时辅以中医药治疗,比如:莲花清温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等。

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我个人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社会公众应当具备三个素养,一个素养是基本素养,要求公众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一个素养是要具有互动素养,要求社会公众积极参与H7N9的防控,注意环境卫生,主动到相关部门,比如医院、疾控部门、健康教育单位去,有效获得相关健康知识,第三个素养是要具备科学判断能力,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评估判断该病传播的风险,不能人云亦云,猜测怀疑,甚至没有根据地互相传播不利于该病防控的信息,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最后害人害己。第二,积极向上、健康的心态。科学研究证明,良好健康的心态会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极悲观的心理状况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所以,希望社会公众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工作、生活。第三,科学饮食,以清淡为主。第四,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第五,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家庭和学校每天尽可能长时间、多次开窗通风,一周最好将被褥在太阳下晾晒一次。第六,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肝炎糖尿病、慢性肾病,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群,最好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去,比如参加集会,多人乘坐密闭电梯等,以减少感染H7N9禽流感的机会。

总之,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有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进而保护社会公众健康。希望社会公众相信科学,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的判断力,健康、幸福地生活。

(作者系庆阳市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科长、副主任医师,甘肃省首届健康教育巡讲专家。)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