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防治H7N9禽流感
同样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成效不同的关键是什么?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救治效果的差别,与患者有没有基础疾病、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而最关键之处,则是及时发现病情,尽早使用达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
5个治愈病例在确诊时,1个是轻症,2个病情稳定者,2个病情危重。其中一名佛山患者蒲某是一名禽类销售人员,28岁,身体强壮,1月8日开始发病后,她马上到医院就诊,之后就获得了达菲治疗,因此到了1月12日确诊时,病情平稳,经过10天治疗后康复出院。
钟南山在谈到病例救治时就强调,提前用、早用达菲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肯定好,而且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7~15天还有效成为一般规律,实际上15天后还可以用。比如有一名危重病人发病20天下呼吸道还有病毒,使用达菲后病毒载量减少。
自去年4月全国发现第一例人感染H7N9病例后,广州严密防控,至今年1月11日才出现首例病例。但其后一周内又陆续出现3例确诊病例,1月18日同一天确诊的两例中,83岁的女患者在确诊第二天不治。疾控专家判断,与其本身年纪大、发病后就诊迟有关。而广州11日通报的首例确诊病人潘先生,病情目前有所好转,但仍属于危重状态,18日确诊的他的女儿病情则较轻,症状已基本消失。
疾控专家提出,因为生活与工作需要,与禽类密切接触人群,要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跟处理过禽蛋之后,如果发现不适要及早就医;不要食用病死禽鸟肉、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要与禽鸟接触。
老年人,尤其是基础病患者,要远离活禽市场,接触禽鸟最好戴上口罩,之后马上清洗干净双手。
家禽从业人员要佩戴防水的围裙、一次性口罩(盖住鼻孔)、手套、长筒胶鞋等,在就餐、喝茶或者摸口、眼睛、鼻子时或者是离开档口时一定要洗手,洗手要1到3分钟;不要在档口就餐和住宿。
早于2013年4月,华东地区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后,广东就提前做好防控工作,专门成立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专家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内科专家钟南山担任组长,专家组将为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据专家组近日对广东H7N9疫情的研判,广东已经进入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易发、多发期,还可能连续出现散发病例及个别重症病例,人类感染H7N9病毒存在个体差异,少数有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的人发病风险稍大,病毒将与人类活动长期共存,但大规模暴发风险低。
近几年在本地季节性流感病例中占主要的甲型H1N1流感,当年也受到过严格管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快速传播,当年4月30日,原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广州当年还为H1N1防控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但是此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开始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与季节性流感相似,成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一种,近几年的季节性流感病例中大部分都是甲流病例。
疾控专家表示,和去年4月首次发现H7N9可以传播给人时相比,在防控上“更有底”了。“刚发现有病例时,医学界对此病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从严防控。到现在对这个病了解多了,掌握了防范风险和防止扩散的方法,关键是肉菜市场和禽类市场的管理,包括清洗、消毒措施;再加上现在还是以散发为主,即使是在禽类从业人员中发病率也不高,说明目前来说对H7N9病毒敏感的人群是极少数。”
疾控专家表示,目前还不能说是常态化管理,但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后可能会长期存在”,假如切实抓好应对措施、对发病机理更加明了,H7N9防控有常态化管理的可能。(文/记者何雪华、伍仞)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