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预防方法及临床表现 盘点十大致命病毒
摘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息,江苏省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抢救。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息,江苏省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抢救。
据江苏省卫生厅4月2日通报,患者许某,女,45岁,南京市江宁区人,从事活禽宰杀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4月2日下午,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该患者为江苏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49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桑某,女,48岁,宿迁市沭阳县人,从事板材加工工作。3月19日出现发热、头晕、咳嗽等症状。4月2日下午,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60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沈某,男,83岁,苏州市吴江区人。3月20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伴胸闷、气喘及胸痛等症状。4月2日下午,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15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患者张某,女,32岁,常州人,现居无锡市滨湖区,无业。3月21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4月2日下午,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43人。经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
此前,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两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省滁州市患者韩某正在南京抢救。
截至目前,全国已确认的7例病例中,上海2例已死亡。H7N9禽流感病例人数的上升,人们不安的情绪也在潜滋暗长。
禽流感应该如何预防?
广东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在其微博上表示,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另外,部分专家表示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清洁;2.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3.发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4.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5.若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
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人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疼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
广东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在其微博上表示,2日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盘点人类史上十大致命病毒:禽流感、非典在列
黑死病、天花病、艾滋病、狂犬病、登革热、埃博拉、西尼罗河病毒、禽流感、非典、甲型H1N1流感。其中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高于非典,而非典死亡率接近11%。
1.黑死病:多去欧洲2500万余生命
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
2.天花病:1/4感染者会死亡
在世界流行病历史上,恐怖程度可以与鼠疫相比的传染病是天花。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病毒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唯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3.艾滋病毒:全球感染人数接近4000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大范围的劫难。据2011年底的数据,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接近四千万。
艾滋病即由HIV潜伏性和作用缓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缩写为AIDS。最通行的说法认为是被感染的非洲猴子把病毒传染给了人类。
4.狂犬病:人被带毒动物咬伤感染
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
5.登革热病毒:儿童患者死亡率较高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儿童患者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药品和疫苗可有效防治这一疾病。四种病毒株可能引发登革热,人体受到其中任何一种感染后不会对其他三种产生抵抗力。
6.埃博拉病毒:死亡发生在症状后8-9天
埃博拉热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洛克拉的发烧、带血腹泻、呕吐、牙床和鼻、眼渗血。他的家人、朋友总共有21人死亡,只有三个人幸存下来,包括他的妻子,但她怀的胎儿却是死产。
另外,马尔堡出血热是由来自引起埃博拉出血热同一科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病毒自然宿主也不确定。该病毒的人际传播需要与患者极其密切的接触。马尔堡出血热患者会出现高烧、恶心、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在致命病例中,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8至9天,一般在此之前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
7.西尼罗河病毒:10%感染者将死亡
西尼罗河病毒1937年首次在乌干达发现,本来是一种鸟类病毒,但蚊子叮咬了带病的鸟类后,又会把病毒传染给人类。专家普遍认为高温导致疫情加剧。它可引发严重疾病,比如脑膜炎、脑炎以及病毒性瘫痪。10%感染者将死亡,幸存者也将面临长期神经疾病困扰。老年人更容易发病。
去年美国爆发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西尼罗河病毒,共致约70人死亡,上千人感染。
8.禽流感病毒:死亡率高于非典
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
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N5N1之后,此病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本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
2013年3月,中国发现3例H7N9禽流感病毒致人感染病例情况,其中2人已死,1人病情严重。
9.非典:死亡率接近11%
2003年全球首次非典流行,其中包括中国,那场疫情至今仍然让很多人心有余悸。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10.甲型H1N1:2009年全球大规模流行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
编辑:冯少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