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月2日,貴州省人民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省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患者獲成功救治,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120多名醫護等人員無一例感染,救治與疫情防控取得突出成果。如何預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省醫分管醫療工作的王建怡副院長向記者作了詳細介紹——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類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近年來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斷引起人類發病,並且推測這一病毒可能通過基因重配或突變演變為能引起人類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雞、鴨、鵝等家禽,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傳播途徑主要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實驗室直接接觸病毒毒株被感染。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發生於冬春季。一般情況下,禽流感較難傳染給人,但近幾年禽流感特別是H5N1亞型禽流感傳染給人的情況屢有發生,感染的人數有增加趨勢,值得關注。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1?7天,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後可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重癥患者一般均為H5N1亞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熱,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重癥患者可出現高熱不退,病情發展迅速,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明顯的肺炎臨床表現,可出現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多髒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綜合征等多種並發癥。可繼發細菌感染,發生敗血癥。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臨床上主要采用隔離治療、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中醫治療等方法,經治療患者連續7天體溫恢復正常,胸部X線影像檢查顯示病灶明顯吸收,臨床癥狀消失,即脫離危險,進入康復期。
防治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關鍵要做到『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王副院長提醒讀者,當自己或周圍人出現發熱、咳嗽、呼吸急促、全身疼痛等癥狀時,應立即到醫院就醫;醫療機構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懷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要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隔離,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以防止疫情擴散。
早治療:確診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應積極開展救治,特別是對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及早治療。她提醒密切接觸家禽的人員,要重視疾病預防,特別要重視高溫殺毒,100攝氏度的高溫就可以有效的殺滅H5N1這樣的毒株。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