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鼻咽癌与咽旁间隙感染的病症

发布日期:2014-11-10 21:02:01 浏览次数:1595

鼻咽癌咽旁间隙感染的病症

2011-8-14 8:52:32

患者,女,20岁。因开口受限2周人口腔科住院。患者于2个月前感冒后,因咽痛服芬必得镇痛,疼痛减轻,2周前右侧咽痛加重,在某医院诊为淋巴结炎,口服消炎药及青霉素静滴6天无明显效果,至本院口腔科门诊,诊断为右咽旁间隙感染收人口腔科。检查:全身检查无病变,专科检查:右颈上区及斜方肌区有压痛,颈部活动受限,开口度1.Ocm,右侧咽旁肿胀,轻度触压痛,中线左移,右硕下领关节领后区及乙状切迹有压痛,右侧领后区及下领内侧压痛明显,右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诊断:①右咽旁间隙感染;②近中倾斜阻生。治疗经过;采用青霉素、地塞米松、灭滴灵等静点,连续治疗5日,症状不见缓解,要求出院,于1997年1月8日出院。1997年I月22日因张口困难再次入院。1月23日耳鼻咽喉科会诊行鼻咽镜检查:见鼻咽后壁及右侧壁有红色新生物向鼻咽腔突出,上达顶壁,前抵鼻中隔后缘,下达软脾,右侧咽鼓管咽口受压。耳镜检查:见右鼓膜暗红色,鼓室内有积液。遂转入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病史及检查治疗经过:1月前曾在本院抗炎治疗后,自感右领区压痛加重,伴右耳痛耳闷。5天前在某医院行头颅CT拍片报告右鼻咽旁占位性病变(肿瘤?炎症?),又去某口腔医院检查仍未确诊,故又至本院口腔科住院治疗。

专科检查:开口度约2cm,开口型偏右侧,右侧舌腭弓、咽脾弓肿大,表面黏膜稍红,右侧领后区压痛明显,颈活动受限,颈淋巴结未触及。1月31日行鼻咽部活检,诊断为泡状核细胞瘤。

2月3日CT检查报告:鼻咽部可见软组织块影,以右侧为主向前突出,右咽旁间隙结构不清,同侧翼内外板骨质受侵,破坏并前移,右侧破裂孔扩大。后行放疗,同时行顺铂20mg,每天I次静滴,5天共100mg。放疗结束出院。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至今病因尚不能确证。原发于鼻咽部,它可向上侵及颅底颅内,向下延至口咽部、咽旁间隙、颜下窝,向前达鼻腔、鼻窦,后侵蚀椎体,向两侧通过咽鼓管侵人中耳内耳。咽旁间隙是面领上颈部的一个深在脂肪间隙,其界限上至颅底下至舌骨、后至颈椎,内侧是鼻咽、口咽腔,外侧以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为界。本例因颈咽部症状,首诊于多所医院口腔科,由于口腔科医师缺乏对鼻咽癌的认识,对已侵犯咽旁间隙至翼聘窝、翼板、颅神经引起上颈部肿痛、活动受限、张口困难等症状误以为咽旁间隙感染。颈部包块是鼻咽癌常见症状,有约40%的病人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多出现在下领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深部或乳突尖下。本例首次就诊时已有下领淋巴结肿大,因医师已有咽旁间隙感染的印象,对肿大的淋巴结也认为是感染引起,而忽略了进一步检查。耳部症状也是鼻咽癌的主要症状之一。当追问病史时病人曾有耳部症状,检查时可见到右鼓膜暗红色,鼓室内有积液,证明咽鼓管已受侵犯。鼻咽癌的主要症状是耳鼻、颅神经和颈部包块三大症状。本例首诊时都已具备这些症状,只因为有疼痛就想到炎症,当抗炎治疗无效时,也没有深人检查。

从本例的教训可知,凡临床医师对目前常见病之一鼻咽癌的有关知识,都应有所了解,对凡有五官症状,或有头痛颅神经麻痹,或颈淋巴结肿大或EB病毒抗体滴度增高,应考虑到鼻咽瘤,再结合鼻咽镜检查、活检、CT或IutI检查,本病不难确诊。

本文出自:任仲传鼻炎康膜,地址:http://www.adw.cc/gmxby/382.html,转载须注明!

Tags:

发布:admin | 分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医院 | 评论:0 | 引用:0 | 浏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