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回吸性涕血当心鼻咽癌
著名香港演员“大傻”成奎安因鼻咽癌扩散病逝,让在喧嚣生活中忙碌的市民再次将目光关注到这个被称为“广东瘤”的癌症上。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廖艳萍指出:“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我市特别是惠东县是鼻咽癌高发地区之一。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环境与饮食习惯等有关。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血清检查EB病毒滴度高的人宜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常接触甲醛也易患鼻咽癌
廖艳萍向记者介绍,据目前所知鼻咽癌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EB病毒感染。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病毒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病毒,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其次是环境与饮食。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鼻咽癌的一大原因。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的含量较低发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的含量亦较低发区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生活中常接触甲醛的人群也容易患鼻咽癌。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发因素,且与吃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也有关;再次是遗传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种族及家族聚集现象。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廖艳萍跟记者举了这样一个病例:40多岁的张女士(化名)为惠东县人,家族中其父亲、叔叔、姑姑先后均患有鼻咽癌,由此她也十分小心,定期做鼻咽癌排查,5年定期检查都正常,10年前张女士也检查出罹患了鼻咽癌。由于发现得早,得到及时治疗,目前张女士仍健在,肿瘤未见复发。张女士的例子就表明了鼻咽癌就有家族遗传性。记者记得《文汇报》曾报道,港人减少吃咸鱼,过去20年在香港的发病率大幅下降逾三成。
年近不惑的谭先生最近参加了单位的体检,验血发现感染EB病毒,被怀疑患有鼻咽癌,进一步检查后确诊。谭先生十分吃惊,他身体并无任何不适,只是左耳偶尔觉得有东西塞着一样,怀疑游泳时耳朵进水了,怎么会得鼻咽癌呢?
廖艳萍说:“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有回吸性涕血、鼻塞、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头痛、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复视、面麻等。鼻咽癌早期不易被察觉,并且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市民有以上症状时,要引起重视。涕血,即鼻涕中带血,或表现为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常发生在早晨起床后。涕血量不多时,经常被患者疏忽,误认为是鼻炎或鼻窦炎,或被当作咯血到内科就诊;其次为鼻塞,大多为单侧鼻塞,且当瘤体增大时,两侧都鼻塞;听力受损,肿瘤堵塞或侵犯咽鼓管口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该侧耳鸣、耳闷胀及听力下降。但是临床中,耳鸣和听力下降常被误诊为中耳炎或是其他疾病,以致耽误治疗。如果成人单侧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应排查鼻咽癌;再次为头痛,常表现为偏头痛;最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可在脖子上触摸到“包块”,这种“包块”其实是肿大的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被误诊为淋巴结发炎。对于经消炎治疗无缩小,甚至迅速增大的颈部肿块,尤其是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多个互相融合成团的无疼痛颈部肿块,需要及时就诊。出现以上任一种症状,最好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以排除患鼻咽癌的可能。
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
“目前鼻咽癌还是以放射治疗为主,且治疗效果较好,放疗后5年生存率约60%左右。”廖艳萍介绍说,预防鼻咽癌,首先饮食中少吃或不吃含亚硝胺类的食品,如少吃或不吃咸鱼、咸菜、熏肉、腊味等含有亚硝胺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加强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吸入有害气体,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要经常到户外换换空气;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或吸鼻后口中吐出带血鼻涕,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检查;每年坚持做体检,通过耳鼻喉科和血液EB病毒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变;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血清检查EB病毒滴度高的人,每一年都必须进行一次以上的检查。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曾 宁
相关链接
正确看待EB病毒抗体阳性
公务员小程在日常体检时发现EB病毒阳性,按照体检要求再次复诊还是阳性。他吓得要命,着急地跑去问医生该怎么办?但医生却说不要紧,EB病毒阳性只说明小程受EB病毒感染,并不说明就是鼻咽癌。“临床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市民在体检中检查出来EB病毒阳性,拿着体检单惶惶不可终日。EB病毒抗体阳性并不一定就是说他是鼻咽癌患者,只是说鼻咽癌发病率的确比阴性者高一些。”市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廖艳萍表示。
廖艳萍说:“单靠EB病毒血清学检查不能诊断为鼻咽癌,鼻咽癌的筛查应以临床检查和EB病毒血清学检测为主。目前普遍应用的是以免疫酶法检测EB病毒的IgA/VCA和IgA/EA抗体滴度,前者敏感度较高、准确性较低;而后者恰与之相反。故对疑似鼻咽癌者宜同时进行两种抗体的检测,这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对IgA/VCA滴度≥1:40和/或IgA/EA滴度≥1:5的病例,即使鼻咽部未见异常,亦应在鼻咽癌好发部位取脱落细胞或活体组织检查。如一时仍未确诊,应定期随诊,必要时需作多次切片检查。”
如果诊断为鼻咽癌可疑病人,应做些什么检查呢?廖艳萍介绍:“可疑病人要详细询问病史,做鼻咽、头颈部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测,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最后是靠病理检查确诊。若鼻咽镜下无异常发现且鼻咽CT或MRI检查无异常,但EB病毒血清学检查滴度较高时,应定期观察随访。”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曾 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