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埃博拉病毒病症状

发布日期:2014-11-22 09:24:37 浏览次数:1600

病毒通过微小的皮肤黏膜损伤、呼吸道、注射器注射而进入体内,最初主要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其他还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间隙、血管与组织间隙生长繁殖,再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然后广泛进入各组织器官。如肝、肾、淋巴组织、卵巢、睾丸、皮肤等。早期对淋巴组织的损害,对免疫系统影响巨大。病毒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prostacylin)能力受损,血小板凝聚性亢进,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升高,内皮细胞的损害激活凝血机制,发生DIC、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坏死。在感染后期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减少而出血。除肌肉及骨骼外,各器官组织如均可见局灶性坏死、弥漫性显微出血,尤其是肝、肾、肺、胰及淋巴组织为重。在组织中可见病毒颗粒及嗜酸性包涵体广泛存在,微循环系统破坏,有淋巴细胞大量出现,但无明显炎性反应。由于DIC、出血及血浆渗出,循环血容量减少,产生低血压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中枢神经系统的DIC导致局部出血、水肿昏迷抽搐,严重者死亡。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血热相似,确定诊断须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用实验室方法从病人或可疑受感染者血液或其他临床标本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的抗原、抗体或核酸或用病毒分离方法分离出此病毒即可诊断。但因本病传染性强,作诊断检测的实验室必须具备严格的防护设施的相应的措施。目前在非洲疫区使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检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ELISA和Western印迹试验。也有人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该病毒的RNA。Saijo等近期报告,应用以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埃博拉病毒核心蛋白质羧基段110和102个氨基酸的肽为抗原,开发出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具有很强的诊断意义。

对病人进行就地严格的隔离,并采取上述各条防护措施,对控制本病蔓延是有效的。对曾经发生本病流行的地区进行人员进出方面严格的管制,对从疫区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是必要的。

目前对本病尚无可供实际应用的主动免疫的措施。但有文献报告表明,用埃博拉病毒的DNA疫苗接种给猕猴,并以表达该病毒核心蛋白的腺病毒载体强化,然后以具有强毒力的野生型埃博拉病毒攻击,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动物不发生该病毒感染。用小鼠进行的研究也表明,表达埃博拉病毒糖蛋白或核心蛋白的DNA,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保护致死性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也有人将埃博拉病毒的核心蛋白基因或糖蛋白基因重组到减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RNA中,以此重组体免疫小鼠或豚鼠,并以埃博拉病毒进行攻击。其结果,该重组体可保护小鼠免受埃博拉病毒感染。该重组体经进一步研究可作为埃博拉出血热的候选疫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