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针灸治疗概述及方法
胆道蛔虫病系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临床表现为剑突下突发强烈的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向肩胛间区或右肩放射,部份病人伴恶心呕吐,继发感染时有发烧、白细胞计数增高等。间歇期疼痛可消失或很轻微。
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末[1]。用针灸配合内服乌梅汤治疗48例胆道蛔虫病患者,结果均获痊愈[2]。近二十余年来,非手术疗法已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无论在方法上或疗效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如在诊断上,发现约80%病人的胆囊穴有触痛或可触及硬结;取穴上,从各地经验看以循经取穴配合局部选穴较佳;刺激法上,广泛应用毫针、粗针、电兴奋、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综合各方面资料,针灸治疗本病的平均疗效在95%左右,特别是在早期,更有肯定的效果。
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作用机理,一些实验证明,针刺有效穴位,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解痉作用,并能使胆总管收缩,这可能是针刺驱除胆道蛔虫的生理基础。
来源网址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1
条 | 好评:0
蛔虫病相关文章
其他疾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