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倒综合征症状
关于症状产生的机制,人们普遍认为是:
1.大量食物直接进入小肠使肠管膨胀扩张,高渗食物在小肠内从肠壁内吸出大量体液也使肠管扩张、膨胀。
2.肠管的扩张可引起自主神经反射性的反应,以致肠壁释放出5-羟色胺、缓激肽、P物质、其他肠血管活性肠肽等,从而导致肠道蠕动增快和血管扩张以及由后者引起的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环症状。
3.细胞外液渗入肠腔,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清K 减少,加重循环系统症状的发生。立位时食物排空更快,上述症状也就更明显。总之,餐后症状群是以上3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反应。
倾倒综合征的诊断缺乏客观标准,其诊断的建立基于详细的病史资料。早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1~3周开始进食时发生,症状出现在餐后1h之内,而禁食状态下则无症状出现,流质以及富含糖类的食物尤其不易耐受,症状的程度轻重不同,临床症状可分为全身性躯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全身性躯体症状:头晕、心悸、心动过速、极度软弱、大量出汗、颤抖、面色苍白或潮红,重者有血压下降、晕厥;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温热感、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肠鸣、腹泻,有时有排便急迫感。通常持续1h左右可自行缓解,餐后平卧可避免发作。重症患者可因惧怕进食而体重下降,常有营养不良的表现。
晚期倾倒综合征多于术后半年以上发病,于餐后1~3h出现低血糖症状,如软弱无力、饥饿感、心慌、出汗、头晕、焦虑甚至精神错乱、晕厥。
绝大部分病人具有早发性倾倒表现,或早发性倾倒和晚发性倾倒表现同时存在。少数病人仅表现为晚发性倾倒。
有研究者采用简单口服葡萄糖刺激诱发倾倒综合征试验:口服50g葡萄糖后1h内心率升高10次/min或以上为诊断早发性倾倒综合征的敏感(100%)而特异(92%)的指标。氢气呼气试验反映口服葡萄糖后快速迁移进入远端回肠或结肠,其敏感性为100%,而特异性则低一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