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过低症怎么治疗
餐后血糖过低症的诊断方法有那些?
餐后血糖过低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常在进餐90-180分钟(尤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发病,表现为极度软弱,无力,头晕,心慌,颤抖,出冷汗,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发作前血浆胰岛素常高出正常人的3-4倍,发作时血糖则显著降低可明确诊断。另外,餐后血糖过低症的诊断应该与这些疾病相鉴别诊断:胰外肿瘤,功能性血糖过低症,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荔枝病,药源性低血糖,葡萄糖利用或丧失过多等鉴别。
病人一般在门诊给予治疗,少食多餐,减少淀粉类食物,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发作时进糖水即可缓解症状。餐后血糖过低综合症的药物治疗:
近年来,有人主张治疗餐后血糖过低综合症的药物可以应用-糖苷水解酶抑制剂和甲氧果胶,前者能抑制双糖和多糖的水解,使糖保持在大分子状态,因而减慢肠道吸收并降低其渗透压,从而使血糖,血容量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均减慢而控制症状;后者是通过改变食物的粘稠性质,降低胃部肌肉活动,延缓胃排空而达到治疗本综合征的目的,此外,生长抑制素及其同功异构体可抑制肠高血糖素,神经降压素以及血管活性肠肽等各种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也可有效地控制症状。餐后血糖过低综合症的手术治疗:
由于再次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一,一般应先进行非手术治疗,只有经内科治疗日久无效者,才可考虑重做手术以缩小原有的胃肠吻合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