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胃粘膜脱垂症

发布日期:2014-10-04 14:16:21 浏览次数:1596

症状体征:恶心呕吐,胃肠气胀

【疾病概述】

胃粘膜脱垂症(prolapseofgastricmu-cosa)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脱入十二指肠球部而言,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据teldmun(1954)收集文献报道,在胃肠钡剂造影中,胃粘膜脱垂症的平均发生率为3.5%,近几年来国外报道为1.3%~14%,平均为6%。国内唐振铎及迟彦邦报道分别为2.9%及1.25%。本病常见于30~60岁的成年人,男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2.5~3∶1。

【胃粘膜脱垂症症状】

本病在临床上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内镜检查价值有限,确诊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本病尚需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鉴别。前者腹痛呈周期性、节律性,疼痛与体位无关。X线钡餐检查可见到龛影。后者胃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本症多见于30~60岁男性。轻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胃粘膜脱入幽门而不能立即复位者,可有中上腹隐痛、烧灼痛甚至绞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常与患者体位有关。如右侧卧位时容易发生,左侧卧位时则较少,甚至不发生。因进食可促进胃的蠕动,有利于胃粘膜脱垂的发生,故症状常与进食有明显的关系,但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节律性。服用碱性药物有时亦可使疼痛缓解,但其效果远不如消化性溃疡显著。上腹部压痛可能是本症唯一的阳性体征。当脱垂的粘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绞窄时,上腹部可扪到柔软而有压痛的肿块,并出现幽门梗阻症状,伴或不伴消化道出血

主要采取少食多餐饮食、左侧卧位,同时用镇静剂及抗胆碱能类药物等措施。

【胃粘膜脱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为高度活动的胃皱襞及先天性胃皱襞肥大。继发性可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充血心力衰竭及低蛋白血症引起的粘膜下水肿等;亦可见于淋巴白血病等恶性肿瘤。此外,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化学因素和机械性刺激等因素亦可造成粘膜脱垂。

【胃粘膜脱垂症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概述

由于本病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征性而仅供参考,确诊主要依靠辅助检查。要点如下:

1.症状①腹胀、腹痛:可有可无。疼痛无规律,进食后易诱发,疼痛常于右侧卧位易发,左侧位较少出现,是较为特征性症状。②烧心反酸、嗳气:可有可无。③恶心、呕吐:见于合并幽门梗阻时。

2.体征多无阳性发现。有时可有上腹部压痛,偶可触到柔韧的包块。

3.X线钡餐造影表现多样,有时可为阴性,有下述改变者有助于诊断:

(1)十二指肠球部基底部有凹面的充盈缺损,为菜花样、伞状。

(2)幽门管较正常为宽,胃蠕动多增强。可看到正常或较肥大的胃粘膜皱襞通过幽门蠕动进入十二指肠。

(3)脱垂的胃粘膜球腔内在球部可形成一个个小的圆形或半圆形透光区,有时透光区可偏于一侧。

4.胃镜检查可见到脱入十二指肠的胃皱襞粘膜经幽门管逆蠕动回胃腔,余无特异性。

鉴别诊断

1.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息肉X线钡剂造影可见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但位置不固定,阴影的形状一致,无胃粘膜纹,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消化性溃疡疼痛有规律性,内镜有助于鉴别诊断。

3.幽门括约肌肥大X线钡剂造影在十二指肠球基底部形成明显的压迹,但压迹边缘整齐,而且幽门管变窄变长,在球部看不到脱垂粘膜纹。

4.幽门前区癌若侵犯球的基底部,X线可有球基底部的充盈缺损,且不变化,边缘不规则,粘膜纹消失。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专科检查

部分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胃镜检查时,可见胃窦部粘膜正常,或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出血点、糜烂或浅表溃疡等;当胃窦部收缩时,胃粘膜随蠕动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舒张时,脱垂的胃窦部粘膜可自幽门以下回复至胃腔。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肯定诊断价值。病人取俯卧位及右侧卧位时,可见可变的十二指肠球底部中心性充盈缺损,典型病例可见幽门管增宽,胃粘膜皱襞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使十二指肠球部呈“蕈状”或“降落伞”状变形。

【胃粘膜脱垂症治疗概述】

一般治疗

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可供使用。一般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饮食,戒烟酒,给予镇静剂和抗胆硷能类药物等。有幽门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者应予相应处理。胃粘膜脱垂引起幽门嵌顿或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胃粘膜脱垂症并发症】

1.幽门梗阻由于脱垂的胃粘膜阻塞幽门所致。

【胃粘膜脱垂症预后】

一般无凶险预后。药物治疗可使多数病人症状改善,但症状易于反复,尤其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者。反复出现梗阻或大出血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