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胃粘膜脱垂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03 13:13:37 浏览次数:1595

本病系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窦部粘膜肥大,粘膜下层组织松弛,使窦部粘膜皱襞在肌层上可以自由移动。引起胃粘膜肥大的因素,主要有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或)伴发胃、十二指肠渍疡以及充血心力衰竭、门静脉性硬化或低白蛋白血症引起的粘膜下层水肿;其次是由于恶性病变或白血病性浸润而致的粘膜皱囊及粘膜下层肿胀,粘膜畸形,粘膜中有异位组织如胰腺组织等。一般认为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和由精神性、机械性及烟、酒、咖啡、茶等化学性刺激引起胃剧烈蠕动时,可因粘膜肌层相应收缩而致窦部粘膜皱襞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纵行分布,使这部分粘膜皱襞卷起并滑入幽门管而脱入十二指肠球部。如胃处于松弛状态,蠕动减少或消失,则移行的粘膜皱壁可回复至胃内。

1.上腹部疼痛:多发于饭后,常呈阵发性,缺乏周期性及节律性,用碱性药物不易缓解。右侧卧位易引起疼痛或使其加重,左侧卧位常可使疼痛减轻。常伴有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亦可出现幽门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2.体检:多无阳性发现,部分患者上腹部有压痛。个别患者可于上腹部触到柔韧包块。

3.X线检查:是诊断胃粘膜脱垂的主要依据。X线表现为:①十二指肠球底部出现蕈状充盈缺损影,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具有一团皱襞的形状。此阴影之大小随粘膜脱垂的程度而改变,有时使球部形如伞状。②幽门管常增宽,其中可见数条皱襞通过。③胃蠕动多增强。

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因伴随其他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始被发现,故其表现无特征性,且常为伴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单有胃粘膜脱垂的患者可有间歇性上腹痛或不适,腹痛多于夜间发生,无节律性及周期性。症状的出现往往与患者体位和进食有关,进食和右侧卧位时易诱发和加重症状。服用碱性药物有时亦能使疼痛缓解,但其效果远不如消化性溃疡显著。患者可伴有餐后上腹胀、恶心、呕吐、嗳气、胃灼热。如粘膜脱垂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或幽门嵌顿,可有腹痛加剧,甚至绞痛,出现呕吐、呕血或黑粪。腹部体检可有上腹部压痛,偶可触及柔软如面团样的包块。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视临床表现而定。如伴发其他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疾病者,应先治疗伴发疾病:若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者,则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可供使用。本病发作时内科保守治疗大多有效,一般治疗包括左侧卧位,少量多餐,易于消化的饮食,戒烟禁酒,给予制酸解痉剂,减少患者的精神刺激,必要时应用镇静安定药。少数需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为:并发幽门梗阻、出现嵌顿现象或上消化道出血者;伴有消化性溃疡及出血者;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或息肉者;内科治疗反应不佳者。一般手术效果良好,但也许不能使症状完全消失。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