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月经病可以导致不孕不育症
一、月经病总论:
是以月经的期、色、量、质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故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经行吐衄、月经前后诸证及经断前后诸证等都属月经病范畴。女性内分泌及排卵与月经现象密切相关,有月经病患者多有排卵障碍及内分泌失调,故往往导致不孕。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月经周期的建立有赖于下丘脑棿固鍡卵巢轴的功能协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导致月经失调。任何一个干扰因素包括全身性疾病和其它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都是月经失调的致病因素。常见的原因有:低促性腺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瘤,卵巢囊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因此,月经失调既可以是性腺轴功能障碍的表现,亦可是全身功能状态异常的表现。临床常见类型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痛经。
从中医学观点,月经病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有血热、血寒、气虚、血虚、气滞、肝郁、肾虚、血瘀、痰湿等。病因病机分析如下:
①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热助阳之品;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阳盛,热迫血行,冲任不固,致经血先期而下;或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崩漏等。
②血寒:经行之际,过食生冷,或冒雨涉水,感受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或素体虚弱,内生虚寒,不能温养冲任,则发生月经后期;或月经量少;或闭经、痛经等。
③气虚:素体气虚,或劳倦过度,耗伤气机,气虚不能摄血,冲任不固,致月经先期、月经延长,月经量多。
④血虚:久病或大病之后,阴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生化之源不足,以致行量少,甚或闭经、痛经。
⑤气滞血瘀:情志不调,郁怒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滞不行,而致月经量少、痛经、月经后期、闭经等。
⑥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室不节,损伤冲任,以致肾气不守,闭藏失职,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以致月经周期错乱,闭经、痛经或崩漏。
⑦痰湿闭阻:肥胖之人,素体痰盛,或脾肾阳虚,不能气化水湿,湿聚成痰,滞于冲任,闭阻胞宫,引起闭经、痛经。
【辩症施治】
1.血热妄行型
临床表现:月经提前,经血过多、色红,或量少色红;经期延长、淋漓不断,甚或崩漏;质稠有小血块。面红口干,心烦胸闷;手足心热,面赤颧红;尿黄便结,夜寐不安。舌红苔黄,或舌红少苔。
治法:清热凉血,或滋阴清热。
2.寒湿凝滞型
临床表现:月经愆期,经量少或不畅,经色呈豆沙褐色伴有小血块;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或剧痛,甚则牵连腰脊疼痛,得温痛减;小腹发冷,四肢不温,甚则四肢厥冷;便溏,便意增加,小便清 长。舌苔白腻,脉弦紧或沉迟,或沉深。
治法:温经化湿行滞。
3.阴虚血寒型
临床表现:经行延后,色淡量少,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喜热熨,按之痛减;或见出血量多,淋漓不断,色淡红;腰酸无力,手足不温,面浮肢肿;头目眩晕,面色晦暗;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经行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边有齿印,脉沉迟或沉弱。
治法:养血温经,扶阳散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