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羊肝片吸虫病的预防治疗

发布日期:2014-11-28 04:16:07 浏览次数:1600

片吸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动物消瘦,体重下降。肝片吸虫病是危害牛羊的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虫体主要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也寄生于猪和马属动物,人也有被寄生的报道。羊的感染率一般为30%~50%,个别严重的可高达100%;牛的感染率一般为30%~60%,个别可达90%以上。

肝片吸虫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后方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刺。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在肩部水平线中部。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方。其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微米(63~90)微米,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卵细胞不易看清。患病动物临床表现因感染程度、机体抵抗力、年龄、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异,一般羊体内约有50条虫体寄生时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幼羊轻度感染即表现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潮湿、多雨地区;急性型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慢性型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本病呈世界流行性,是我国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外界环境和季节对本病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温度、水和淡水螺是肝片吸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常流行于河流、山川、小溪和低洼、潮湿沼泽地带。特别在多雨年份和多雨季节,由于淡水螺类剧增,本病流行严重。我国南方9-11月份,北方8-9月份,羊感染最为严重。

病羊均表现为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两眼突出、流泪。病情严重者重度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黄染,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尾部因拉稀而附着污便。濒死羊沮丧、叫声尖长。肝区触诊敏感,叩诊可发现肝脏浊音区明显扩大。

羊群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时常表现为急性型,初期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易疲劳;很快出现贫血、黄疸肝脏肿大等,重症者多在数天内死亡。慢性型多见于急性型耐过羊或轻度感染的病羊,主要表现为被毛粗乱且易断,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眼睑及身体下垂部位(如胸下、下颌、腹下等)发生水肿腹泻。慢性型病程可长达1~2个月,最终衰竭死亡;部分耐过者在饲养管理条件改善后可逐步恢复。

①急性型:常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病羊,初期发热,衰弱,易疲劳,离群落后;叩诊肝区半浊音界扩大,压痛明显;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红细胞及血红素显著降低等症状,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是因在短时间内遭受严重感染所致。

②慢性型:多见于耐过急性型期或轻度感染的病羊。主要表现消瘦,贫血,黏膜苍白,食欲不振,异嗜,被毛粗乱无光泽、且易脱落,步行缓慢;眼睑、颌下、胸下、腹下出现水肿;放牧时有的吃土,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拉出黑褐色稀粪,有的带血。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可因极度衰竭死亡。较多见于患病羊耐过急性期或轻度感染后,在冬春转为慢性。

剖检病羊,可见皮下水肿呈胶冻样,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有多量淡黄色腹水,与空气接触后即发生凝固呈胶冻样,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表面有纤维素沉着,且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肝脏质地硬化,沿胆管切开肝脏,发现胆管高度扩张,管壁增厚,内有大量肝片吸虫成虫寄生。其他器官无可见病理变化。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