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肠血管瘤

发布日期:2014-11-07 03:16:34 浏览次数:1600

血管瘤多为是先天发生的血管异常,故多数病人出生时即有或在出生后一年内出现。血管瘤一般随着身体的发育而长大成年后肿瘤即停止发展,而且经常看到有自然消退的现象鶒。

肠血管瘤多无临床特殊症状,只在作腹部手术或尸检时发现约1/3患者可表现为并发症的症状。对一组143例有症状的小肠血管瘤进行分析。

1.消化道出血是小肠血管瘤的主要表现,也鶒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3~1/2血管瘤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管瘤表面的黏膜常可形成溃疡而致慢性出血,出血量多较小可呈现间歇性黑便柏油样便或仅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近端空肠血管瘤破溃偶可引起呕血。长期间断性的小肠出血可导致严重的失血性贫血。有的病人长期按缺铁性贫血治疗可获得暂时性缓解,一段时间以后,症状重新出现,如此反复。

2.腹痛较常见,部分病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多为中腹部隐痛钝痛,无明显规律性,早期多是由于肠管功能失调、蠕动紊乱所致。有时服一般药物可暂时缓解,常使病人延误去作进一步检查。肿瘤导致肠梗阻时,可出现阵发性腹痛

3.肠梗阻、肠套叠小肠血管瘤并发肠梗阻肠套叠较少见。肠梗阻多是由肠套叠所致常可自行缓解,呈间歇性,发作时腹部可触及套叠包块;少数病例需急诊手术以解除梗阻。此外,肿瘤引起痉挛、肠管环形狭窄或肠扭转也可导致肠梗阻。

4.食欲减退乏力消瘦部分病人因长期慢性失血、梗阻、腹痛而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5.体检小肠血管瘤早期无明显体征,仅可有腹部深压不适或疼痛,部分病例可始终无阳性体征;晚期可有长期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貌面色苍白、消瘦,慢性梗阻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有轻度压痛,少数病例可触及腹部肿物。

对于有症状的小肠血管瘤病例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手术的目的是止血。

1.确定出血部位由于肿瘤质软小的肿瘤术中难以用手触及,定位困难,可采用肠管透照并结合触摸,在肠管充气后更易显示病灶。术中内镜检查,可提高病灶发现率。但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此操作对肠管干扰过大,术后肠蠕动恢复缓慢,易引起肠管粘连。术前行肠系膜动脉造影,定位后留置导管或开腹后自可疑肠段的肠系膜动脉注入亚甲蓝(美蓝),病变肠段染色消退延迟鶒。亦可术中注入标记99mTc的红细胞,将肠管分段钳夹,分别测定各段肠管的放射活性,确定出血部位。除非术前血管造影已有定位,术中往往不易找出出血病灶。而紫蓝色肠袢鶒的起始部鶒,多是出血部位。

2.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切除有病变的肠段,切除范围与良性小肠局部切除范围相同。应注意详细探查病灶,以免遗漏。如无其他隐性出血部位,一般即可治愈。多发性血管瘤术后仍有再次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危险性。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