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季节小心蚕豆病
n姚华新
3岁的小康小便成“酱油色”已经三天了,脸色也随之越来越苍黄,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在当地某医院检查未果,家属急忙送来新安国际医院儿科诊治。经管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小康数天前吃过蚕豆,其舅舅年幼时也曾有类似病史,时隔多年家里人也没当回事,没想到这次小小的一颗蚕豆竟让小康住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为“蚕豆病”,小康的父母听到这个病时,很是诧异。
每年四、五月份是蚕豆收获的季节,人们总喜欢用蚕豆做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以饱口福。蚕豆以其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青睐。但新安国际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孙亚锋告诉笔者,蚕豆好吃,也要看情况。有少数人,在吃了蚕豆后可以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食欲不振、腹泻、发热、黄疸及贫血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甚至休克死亡,这种病叫“蚕豆病”,俗称“蚕豆黄”。
孙亚锋说,在我们正常人的血液红细胞中含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它能催化体内一个代谢过程,产生能稳定红细胞膜的物质,如果人体缺乏这种酶,就会使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小康体内就是缺少了这种酶,在进食蚕豆后蚕豆中的豆碱物质可致过敏体质的患儿g6pd这种酶被分解而大量丧失,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使患儿出现溶血性贫血,同时产生大量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使尿成酱油色或浓茶色,其代谢物胆红素则使患儿出现黄疸。
据了解,蚕豆病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90%为男性,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起病急,常在吃蚕豆后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发病,其症状轻重与进食蚕豆的量有关,有时吃一两粒也会发病,有的吸入或接触蚕豆花粉即可发病,有的母亲进食蚕豆后婴儿吸吮乳汁后也可发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孙亚锋指出,除蚕豆外,某些药物也可引起此病,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以及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樟脑丸等,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蚕豆病重在预防。孙亚锋再次强调,本人或家庭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避免接触蚕豆花粉,哺乳期的母亲也要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并慎用以上药物,以免发病。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