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概要

发布日期:2014-10-04 22:16:12 浏览次数:1595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贫血、骨髓中出现多核红系前体细胞、红系无效造血以及铁过载。绝大多数病例仅红系表现出显着异常。本病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但有一些病例虽符合CDA范畴却不能归入上述任一类型。Ⅰ型和Ⅱ型CD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Ⅲ型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Ⅰ型CDA是由CNAN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产物codanin-1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Ⅱ型CDA也被称为伴酸化血清试验阳性的遗传性幼红细胞多核症,缩写为HEMPAS。Ⅱ型CDA患者可见复合的碳水化合物异常。编码COPⅡ复合物中SEC23B组分的同名基因(SEC23B,20p11.23-p12)是大多数患者的致病基因。它导致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反面膜囊之间囊泡转运缺陷,继而导致糖基化异常。虽然Ⅲ型CDA较其他两个类型临床表现稍轻,但远期有发生视网膜血管条纹征以及骨髓瘤的倾向。针对CDA并无特殊治疗。采用的方法包括红细胞输注、祛铁或适时放血以降低体内过高铁负荷、切脾以及骨髓移植。仅对某些严重的Ⅰ型CDA应用干扰素以减少输血需求。

由Heimpel和Wendt提出的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这一术语,主要指的是一类罕见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多核红细胞、组织内铁蓄积为特征的遗传性难治性贫血1。脾大常见。贫血通常最早在婴儿或幼年时期发现。循环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主要原因为大量骨髓内细胞发生死亡。无效造血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表现出:轻度大细胞性,正常或轻度升高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中度升高的间接胆红素值,减低的结合珠蛋白水平,以及逐渐升高的血清铁蛋白水平。CDA分为Ⅰ、Ⅱ、Ⅲ型。另外还有一些病例不能被划分至此分类中的任何一型。

(责任编辑:Adolph)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