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卟啉病的治疗
1.原卟啉病的卟啉代谢紊乱发生于骨髓中的幼红细胞和肝细胞骨髓、肝脏、血液的网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内的铁螯合酶缺乏(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种酶),因而导致原卟啉蓄积患者此 酶的活性只是正常人的10%~20%
2.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具有不同的表现度或不全的外显率多数基因携带者并不出现症状因而家族中,时常可以发现一些人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其红细胞血浆和粪中有较轻程度的生化异常
3.遗传因素所致生化的缺陷使原卟啉和红细胞的球蛋白结合很不牢固游离的原卟啉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浆在血浆中与白蛋白及血红素结合。骨髓或肝脏或两者产生过多的原卟啉,这种原卟啉能吸收光能原卟啉分子在逐渐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时,吸收的光能便发出荧光并形成游离的化学基团以及过氧化物。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于染色体18q21.3的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使催化原卟啉Ⅸ与亚铁离子合成血红素所需的亚铁螯合酶缺乏,导致原卟啉Ⅸ在体内蓄积过多。游离原卟啉可从红细胞和肝脏进入血液,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沉积,引起皮肤光敏反应但原卟啉Ⅸ水溶性差脂溶性强,对皮肤骨、牙齿等组织亲和力差因而皮肤损害较轻骨及牙齿无原卟啉沉积亚铁螯合酶缺陷是由于酶编码区基因突变引起,携带同样基因缺陷的家族成员中临床和卟啉代谢表现差异很大虽然大多数基因缺陷患者有卟啉代谢异常,但无临床症状,而且父子遗传者罕见因而推测决定此病临床表现的等位基因不止1个此外,本病代谢异常男性较女性多见,原因不明。
原卟啉主要经胆道从粪便中排出本病所致肝损害为原卟啉在肝组织中沉积所致肝脏可从血浆中清除大量的原卟啉,肝脏分泌大量原卟啉时可使毛细胆管阻塞造成胆汁淤积原卟啉从毛细胆管上皮细胞排泄速度受限制,可使原卟啉在肝细胞内蓄积,胆汁淤积干扰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反应,导致细胞死亡,肝组织纤维化
主要的表现为皮肤对日光过敏。皮肤暴露于强烈的日光后先感觉灼热接着便发痒,刺痛,并出现水肿水疱糜烂、发红各个病人的症状轻重很不一致症状较轻者于12-24h内退去,再暴露于日光可以有反复发作。少数病例皮肤损害逐渐转变成慢性湿疹,经过数周才愈合结痂形成瘢痕症状严重者在鼻和面颊处红肿较重并可出现皮肤坏死以至结痂,形成2-4mm大小虫蚀样表浅性凹陷性瘢痕或线条样麻点样瘢痕。成人后皮肤略微增厚,但没有真正的瘢痕一种特殊外表蜡样面部鼻部呈橘子皮样,手背皮肤厚而硬呈鹅卵石状皮肤症状仅限于暴露处。一般病人并无全身症状。多数病人可有极轻度贫血由于大量原卟啉从胆道排泄少数病人年轻期可以并发胆石症。
并发症:主要是并发胆结石,个别病例可有慢性肝内胆汁游积而发生肝硬化。
诊断: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中皮肤在日光下明显的光敏性损害,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的浓度增高。红细胞、血浆中原卟啉和大便中原卟啉的增高亦有参考价值,但因结果不很一致故对诊断的重要性不及红细胞原卟啉的测定。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发现红细胞红色荧光反阳性尿中原卟啉阴性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等疾病红细胞内原卟啉含量也有增高红细胞荧光反应检查阳性结果亦可出现于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等疾病,但没有皮肤的光敏感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血清铁低骨髓外铁可消失等,铅中毒的血和尿铅过多等,均可以鉴别诊断。
2.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患者对日光也过敏其皮肤损害的表现也相似但后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年龄多在1岁以内红细胞不含过多原卟啉而是含有过多尿卟啉,尿色发红呈棕红色或褐色,尿卟啉检查阳性。皮肤常有多毛症和色素沉着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