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懒惰白细胞综合征

发布日期:2014-10-26 19:46:10 浏览次数:1600

症状体征 编辑本段 自出生后反复发生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感染,如中耳炎、口腔炎、齿龈炎低热,感染波及皮肤与胃肠道,但不会化脓。

用药治疗 编辑本段 无特殊治疗,原则是积极发现和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骨髓移植后能产生功能正常的中性粒细胞,为治疗的有效途径。

饮食保健 编辑本段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预防护理 编辑本段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注意生活细节,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理病因 编辑本段 目前认为其病因是基因的缺陷。继发性中性粒细胞麻痹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严重感染、骨髓瘤硬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免疫复合物、严重湿疹等疾病。粒细胞的麻痹可能与血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细菌内毒素吸附于粒细胞膜有关。糖尿酮症酸中毒或血糖过高可能是由于血渗透压过高之故。

疾病诊断 编辑本段 自出生后反复发生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的感染,如中耳炎、口腔炎、齿龈炎和低热,感染波及皮肤与胃肠道,但不会化脓。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检查方法 编辑本段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2.骨髓象正常。

3.皮肤窗实验无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及吞噬功能受累。应用皮质醇。

4.肾上腺素,注射细菌热源皆不能促使粒细胞增高,说明储存的粒细胞释放障碍,粒细胞移动功能异常。

5.免疫球蛋白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X线、B超、生化等检查。

发病机制 编辑本段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障碍,因而影响了它由骨髓中移行到外周血中,致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中的肌动蛋白单片不能聚合形成纤丝,以致发生两种缺陷:①不能形成伪足;②不能调节颗粒与膜的融合。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形态上与氧的代谢上均正常,但不会移动至发炎部位,吞噬功能亦很差,但在吞噬时能自颗粒释放过多的酶至细胞外及吞噬体中。患者的单核细胞功能正常。

此外,有人认为本症患者的粒细胞移动功能异常,可能是有粒细胞膜的微丝蛋白(microfilamentous protein)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细胞膜僵硬,不易由骨髓释放至血循环中,或由循环至组织中。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