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护理
【关键词】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护理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亦称播散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伴有脏器受损的综合征。患者外周血、骨髓及各种脏器组织见广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伴有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除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还可有细胞浸润导致的心力衰竭、肺损伤和其他器官的受损,临床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国内报道不多。我科于2008年11月11日收治1名此病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已治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2岁,体质量75 kg。因周身皮疹4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11日无诱因出现躯干皮肤散在红色皮疹伴瘙痒感,经抗过敏治疗无效,并日渐加重,弥散至全身皮肤,伴有脱屑、水疱。血常规示:白细胞10.3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49.0%,嗜酸性细胞百分数27.7%;皮肤病理示:左大腿根部皮肤组织显示真皮浅层和血管周围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及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局灶性浸润至表皮基底层,细胞无异型;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全片见巨核细胞25只,粒系占60.5%,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23.5%。皮肤科专家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皮肤病(皮肤型)。予西米替丁,雷公藤口服治疗后,患者全身皮疹伴搔痒均未改善,血常规示嗜酸性细胞仍升高。血液科专家认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诊断,特发性可能性大,于2009年1月19日行COP方案(环磷酰胺400 mg/d,长春新碱2 mg/d,强的松30 mg/d)治疗一疗程后,患者皮肤瘙痒减轻,皮疹明显好转,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降低。强的松逐渐减量时,患者皮疹再次加重,皮肤瘙痒明显加重,外周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血液科专家明确诊断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于2009年2月25日再次行COP方案(环磷酰胺400 mg/d,长春新碱2 mg/d,强的松45 mg/d)后患者皮疹消退,皮肤瘙痒缓解,外周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强的松逐渐减量,之后小剂量维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反复,生命体征平稳。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IHES病情复杂,早期易误诊误治,晚期又可致多个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往往给患者和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对此,要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表达内心感受,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医护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常识及成功病例,告知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做好各项解释工作。通过表情、语言、行为、暗示等,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轻松的护理氛围,关键在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即护患之间要充分交流和沟通,以做到相互了解,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的乐意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环境。
2.2 协助完善各项检查工作 本病诊断过程中需要检查的项目较多,要有计划的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粪、尿、痰等标本。正确抽取空腹血标本。协助医生做好骨髓穿刺,留取病理标本,并及时送标本进行检查,为确诊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昼夜生理变化,晚间尤以清晨3时最高,比上午8时高30%,上午9~11时最低,比上午8时低20%,上午8时为采血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的最佳时间,所得数值可作为基础水平[1]。
2.3 特异性护理 IHES的治疗措施应个体化,以达到控制器官损害,延长患者生存期[2]的目的。患者全身皮疹,瘙痒难忍,在使用COP方案治疗时,要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特点,对血管的刺激程度,严格按医嘱给药,静脉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血管,滴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排除故障,减少穿刺次数,取舒适体位,尽量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一旦发生渗液及时中断输液并予以相应处理。使用免疫抑制剂要检查肝功能,定期复查血象。常规应用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前,应用昂丹司琼减少呕吐反应。治疗开始时每周查血常规1次,1个月后如果没有出血症状,每2周查血常规1次,每3周查肝肾功能1次,每次用环磷酰胺后查尿常规,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脱发、消化道反应及其他药物毒副反应[3]。服用雷公藤期间要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对肝肾功能不良、有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一旦出现以上雷公藤不良反应,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必要时给予积极处理。患者长期应用激素应严格交接班,必要时床头交接班了解病情变化及用药量、用药后的反应。同时注意脉搏、血压变化,重者进行特别护理,随时观察病情并做好生活护理,加用床档防止坠床意外发生。向患者讲明使用激素的注意事项,严格遵医嘱,不可乱用及随意增减或突然停药,特别在减量过程中,一旦发生新皮疹应暂缓减量,若有多发新皮疹应及早增加激素用量;因长期口服激素可使水钠潴留,促进钾排泄,应采用低钾高蛋白饮食,适量补钾可减轻症状;定期查血糖、尿糖、胸透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 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是本病愈后的关键。患者全身皮疹伴有脱屑、水泡,剧烈的瘙痒。应劝说患者勿搔抓皮肤,尽量避免抓搓和热肥皂水烫洗,每周给患者修剪指甲2次。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情绪时,酌情给予抗组胺类或镇静药物。洗澡不宜过勤,衣服随时更换,保持清洁,脱落的鳞屑要随时清除。对于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肤损害的患者,需用大量外用药治疗,往往易污染衣服和被褥,需及时更换床单与衣服,使患者舒适。大面积皮损患者,换药需注意无菌操作、室温、保暖,以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掌握药量浓度,避免全身湿敷或湿敷时间过长,以致药物吸收中毒,并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2.5 并发症护理 IHES可并发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倦、体质量下降、浮肿、关节肿痛、肌肉疼痛、肌无力等;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肌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应遵医嘱使用利尿剂,严重者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及血管扩张剂;并发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哮喘,可闻及干音、哮鸣音,亦有胸腔积液及胸部X线片有浸润阴影等,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出现支气管痉挛时使用氨茶碱;并发神经系统症状有昏迷、精神错乱等,也可出现视力模糊、言语不清、运动失调和周围神经炎等,应专人护理,防止坠床,发生脑栓塞时可口服潘生丁或阿司匹林,严重时给予肝素。此外,可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3 小 结
IHES病因复杂,波及多个脏器系统,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常需要做全面系统检查才能排除其他常见的病因,此时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护理计划,使患者真正受益。IHES的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起效快,减量应缓慢,需要1~2月逐渐减至半量,为取得最佳疗效,可采用每日总量在早晨顿服的方法,此时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的使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IHES病变可累及心、肺、脑、肝、脾、胃肠道、皮肤等多种器官,易并发心力衰竭、支气管痉挛、脑栓塞、皮疹等,做好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是本病治愈的关键。IHES临床极少见,目前没有完整的护理模式可参照,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巡视病房,加强护理查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本例患者由于护理得当,未有并发症发生,治愈后出院。
【参考文献】
[1] 涂传清, 黄绵清, 徐运孝, 等.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3例报告[J]. 中国综合临床, 2003, 19(2): 192-193.
[2] 王笑碧.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6, 12(6): 1 038-1 039.
[3] 陈静桂, 覃健松. 小剂量COP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25(1): 114-115.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