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80%。埃博拉出血热最早发生于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病死率为50%~90%。非洲大陆为主要流行地区,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泰国也出现了该病患者。
本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主要影响肝、脾和肾。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为主,部分患者出现肌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精液中,引起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肺炎等。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诱导感染的个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尚存在争议。
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要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
截至9月2日12时,我国累计报告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38人,其中,排除30例,留观8例。截至8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已完成20份埃博拉留观病例标本的检测,结果均为埃博拉病毒阴性,排除感染埃博拉的可能;其中9份标本检测出疟原虫核酸或抗体阳性,证实为疟疾感染者。
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完成赴塞拉利昂P3实验室先遣队的组建和赴塞工作方案的制订。
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工作安全,台州市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机制办公室已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定点诊治医院台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进行病房负压效果检测,确保病房负压效果达到国家要求,为顺利诊疗留观病例提供保障。
为切实加强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我县于8月25日,成立县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制定《仙居县应对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仙居县应对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机制》。8月26日,成立县卫生局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监测与疫情处理、医疗救治、新闻宣传、卫生监督、生物安全、物资保障组;专家组由疫情防控、临床救治、检验检测组组成。
连日来,我县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加大力度,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严防严控工作。
建立县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宣传部、发改、经信、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外侨办、旅游、市场监管、政府应急办、台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仙居现场办公室以及县体育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县埃博拉出血热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部门防控工作职责。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定期召开联防联控联席会议。
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建立公安、检验检疫、商务、外侨办、旅游、经信、卫生和教育等部门疫区来仙人员和防控工作动态信息互通机制。
县卫生部门抽调了20名防疫、临床、检验方面的专家,建立了疫情防控、临床救治、检验检测三个专家组。
开展了业务培训。对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单位分管的业务院长开展了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在卫生系统开展全员防治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全员临床识别、诊断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医务人员及有关人员的个人防护,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置,严密防范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发生。
储备应急物资。落实了疫情防控相关防护用品、消毒药品等物资的应急储备。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