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出血热疫情回升 10月至次年2月发病高峰
星辰在线长沙新闻网11月6日讯(通讯员 谢丹 陈田木 记者 黄启晴 )日前,衡阳一男子吃麻辣烫后身体多处出血,疑与食用老鼠污染的食物有关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老鼠危害的关注。与老鼠亲密接触可导致哪些疾病?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示:被老鼠咬伤,或者接触老鼠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食用被老鼠污染的食物,均可能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等疾病。需特别提醒的是,今年以来,我国出血热病例较去年同期增多,我市出血热疫情亦出现回升,市民要引起重视,积极防鼠灭鼠以防感染。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刘如春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播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烧、出血、肾损害三大特征,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发病早期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40℃以上,可持续4-6天),多伴随有头痛、眼眶痛、腰痛等三痛症状,以及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等三红症状,很像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可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充血。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该病流行广、起病急、病情重,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自90年代以来,我市出血热疫情呈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年以来我国出血热病例整体较去年同期增多,我市出血热疫情亦出现回升,病例多为20-60岁成年人,农民居多。在部分历史疫区,出血热病例报告总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已出现死亡病例。特别提醒的是:出血热疫情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波峰,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发病高峰。当前正值出血热疫情发病高峰,市民要提高警惕,积极灭鼠防鼠。
我市近三年疾病监测情况显示:鼠类是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为感染出血热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防鼠、灭鼠,做好个人防护是防病关键。每年4月份、10月份左右,我市都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灭鼠行动,在各社区老鼠栖息活动地投放药物灭鼠,市民应积极配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在下水道的出、入口加网眼直径小于1公分的铁丝网以防鼠;把食物、餐厨垃圾等存放在加盖、无缝容器内;若饮用水、食物被老鼠污染,切勿再食用;餐具应定期消毒,特别是集体单位、建筑工地的食堂,餐饮具尤其要做到先消毒再使用;避免用手直接抓老鼠或接触老鼠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在野外工作和打扫有鼠出没的房间时,应着长袖衣裤,并扎紧裤脚袖口,佩戴口罩。
如果不慎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较深伤口冲洗时,要加大水压),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纯净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到正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置伤口,遵医嘱接种相关疫苗(如:肾综合症出血热疫苗、狂犬疫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