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2
我国主要羊牛养殖区域内,养殖模式以放养为主。与以往流行牧区高于农区不同,当前布病流行农区比牧区更重,并且呈现以农区向牧区扩散为主的特点。这种现象与农区家畜调进调出频繁有关,而牧区则以调出家畜为主,引进传染源的机率低于农区。
对人来说,当今的病例以养殖者为主,他们接触流产家畜的机率最高。其次是屠宰、贩运等与家畜及其畜产品频繁接触的人群。
我国一直是羊种、牛种布鲁氏菌流行为主的国家。家畜中以羊布病最多发,其次是牛布病。羊种布鲁氏菌多发的主要原因在于羊只交易流动频繁,羊群中羊与羊接触频繁,另外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和传染性最强也原因之一。牛也存在与羊类似的情况,因此我国牛布病疫情也相当严重。对人来说,羊种布鲁氏菌的毒力明显高于牛种菌,从人间分离到的病原菌90%以上是羊种布鲁氏菌,证实我国羊布病是人布病的主要源头。
当前,猪布病未像羊牛布病那样再度严重流行,是因为猪布病一直以自然配种为主要传播方式,感染对象主要是种猪。随着猪繁殖技术的发展,如今主要以人工授精方法繁殖,大大降低了猪间传染的机率。
布病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2类,一类是检测技术,另一类是免疫技术。这2类技术自从19世纪发现布病病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一些技术已相当成熟,在防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帮助有些国家根除了该病。一些技术经过一段时期的评价后表明实用价值不大,逐渐被搁置。
诊断技术一直是布鲁氏菌病研究的重要领域。在20世纪末的80、90年代,由于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包括布鲁氏菌病在内的疫病诊断技术技术进步。
至今,已发现布鲁氏菌有9个种。以牛种、羊种、猪种、犬种布鲁氏菌的流行最广,绵羊附睾型主要在澳洲流行,我国新疆曾经分离到,沙林鼠种只在美国局部存在,鲸种、鳍足种主要在欧美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新近又分离到田鼠种布鲁氏菌。
表1布鲁氏菌8个种的常规分类鉴定特性表(Geoffrey Foster等2007年)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