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发布日期:2014-11-09 16:15:41 浏览次数:1600

老年人,由于长期心脏缺血,引起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叫做缺血性心肌病;早年国内也曾称之为老年性心肌硬化。随着老龄化的加快,本病发病率增高,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绝大多数有冠心病史,往往有多支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血栓形成。多数病人有一次以上的心肌梗塞病史,心电图上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证据。还有一部分病人有冠心病绞痛,心电图上有心肌缺血表现;以后心绞痛逐渐减轻,而心力衰竭出现。病人有因心肌纤维化引起的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常先有左心衰竭,后有右心衰竭,终致全心衰竭。常有各种心律失常,尤以室性早搏、房颤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本病常需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高心病、甲减性心脏病克山病、主动脉狭窄等相鉴别。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预后不容乐观。病死率高;病人常死于顽固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

1.改善饮食结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主要由冠心病引起;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粘滯血症肥胖、凝血等,又都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改善饮食结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即可釜底抽薪,防止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多素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吃肥肉、不吃动物内脏。少喝酒,比如100毫升以内的红葡萄酒,能提高血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但若每天饮酒量超过28.34克酒精,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超过的越多,害处越大。膳食的基本原则是:多种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豆类;适量吃鱼、瘦肉、鸡蛋;少盐;易消化。

1. 控制心肌缺血:首选百年老药硝酸甘油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受体阻滯剂、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也可选用。控制心肌缺血的中成药,尤其是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辩证使用,效果不错。如: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通心络、养心氏、救尔心胶囊、双参龙胶囊等。

2. 纠正心衰:在心衰的缓解期,首选ACEI,如:培朵普利、贝纳普利等。也可用受体阻滞剂。酌用强心和利尿剂。而在心衰急性发作期,左心衰为主,先用硝酸甘油,静滴;重度心衰可选硝普钠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对于洋地黄、速尿、血管扩张药联用无效的难治性心衰,可于短期内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1、氨力侬等。也有资料表明,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

3. 抗心律失常:常见的室早和房颤,首选胺碘酮。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时,一定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心律平与地高辛和勇士,地高辛应减量;胺碘酮与噻嗪类、阻滞剂合用时要慎用,并防止低血钾

二.手术 可选择经皮冠脉内球囊成型术、心脏支架、激光心悸血管重建、冠脉内溶栓、搭桥、心室减容、甚至心脏移植等手术。

三.基因治疗与干细胞移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发展,基因疗法已经开始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治疗。鉴于本病有心肌细胞肥大、收缩力减退、成纤维细胞增加,可使用转基因的方法,使成纤维细胞肌源化,而且恢复收缩能力。也可导入心衰致病因素的拮抗物基因,逆转心衰的恶化。用促血管生长因子刺激缺血区小血管生长及侧枝循环形成,即所谓缺血区自我分子塔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有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者。自体成骨细胞移植及蛋白疗法,也曾是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

1. 辨证施治:中医科针对心肌缺血、心衰、心律失常等,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性辨证施治。如;进行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阴安神、补肾益气、纳气利水等辨证治疗。补阳还五汤、炙甘草汤、心衰合剂等常用。也常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宁心宝等控制心律失常。

2.参附注射液:有资料表明,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本病病人的心脏功能,甚至有可能缓解及逆转心肌纤维化。

3.中成药:笔者曾用玉丹荣心丸、参桂胶囊等治疗本病多年,效果满意。

五.康复治疗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一经诊断,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必须自始至终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是病人充满信心,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1.健康教育与心理治疗:让病人了解老年缺血性性疾病的性质、特点,危险因素,发作诱因,抢救措施,以便配合。针对病人年老、病重、迁延不愈,从而产生焦躁、失去信心,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2.活动与锻炼:病情一旦稳定,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增强肌力,减少肌肉萎缩;通过肩、肘、髋、膝的活动,保持较好的关节功能。病情好转后,试行坐、站和下床活动。年老、多病、体弱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人,要以低能量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门球、体操、散步等。美国资料表明,从事低能量运动的人,比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者,病死率降低2.5倍,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发病率减少35%。餐后两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能增强信心,稳定情绪,增强心肌供养,形成侧枝循环,改善心肌功能,逆转心肌缺血,阻止心肌纤维化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3.生活帮助与指导;协助病人保持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劳逸适度,正常生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