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几点常见病因
小孩是父母眼中的明珠,然而,当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最着急的莫过于父母了。多动症是多发于儿童期的运动性或发声性肌肉痉挛,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例如频繁地眨眼、做怪脸、摇头、耸肩、做出咳嗽声、清嗓声等。现在多主张把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在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该病发病率约为1%~7%,有报告达4%~23%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一般可短时间内自愈或经治疗而愈,顽固者可延数年,甚至延续到成人。
1.体质因素 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2.精神因素 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3.习惯及模仿 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4.其他 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该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多见的是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的小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抽动,也可为类似咳嗽声、清嗓声等发声性抽动。一般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在某一个时期内常以同一个症状为主,有时可转换为另一群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患儿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看过上面的内容,大家对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很了解了吧。作为父母,一定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
张高峰教授自幼跟随其父行医,后来考入首都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张高峰教授针对难治性精神疾病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中医学民间偏方药方--300年湖北张氏中医祖传秘方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独创的张氏激活脑神经细胞免疫再生疗法,该疗法所用药物是由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理论结合现代纳米技术萃取而成。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该疗法彻底治愈众多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焦虑症、失眠、抑郁等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已有万余例,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认可。
为响应国务院号召,弘扬中医文化,拯救精神疾病家庭,现在预约成功患者即可享受国家补助基金3000元,原价1880元的KJ2000脑神经分离检测仪费用现价100元。并可获得零风险保障性治疗资格,一个标准化疗程确保治愈,如有未痊愈患者免费跟踪治疗,治愈为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