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治疗问题急待解决 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学龄儿童患病率为2%~10%。 小儿多动症通常于6岁前起病,70%患儿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1/3可延续至成年。
活动过度是小儿多动症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不适当地奔跑、爬上爬下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人来疯”、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目的为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游戏,常常丢失东西。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根据症状维度将小儿多动症分为3个主要亚型:(1)注意障碍为主型:在注意缺陷9项症状中至少符合6项。(2)多动-冲动型:在多动、冲动的9项症状中至少符合6项。(3)混合型:同时符合注意障碍为主型和多动-冲动型的诊断标准(各型均需至少符合6项)。
2、药物治疗 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
3、精神治疗 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还包括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幼稚、行为不考虑后果,易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治疗小儿多动症可以用以上的治疗方法,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请直接与在线专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给您帮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