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痈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0-03 09:43:25 浏览次数:1596

与中医的"痈"绝对不同,西医的痈相当于中医的"有头痈",它是比较急性的化脓性疾病,因为初起有粟米样脓头,所以称为"有头痈",大多数属于阳证。《外科理例·疮名有三》中说:"痈者,初生自粒如粟米,便觉痒痛……此痈始发之北,便觉微赤肿痛,三、四日后,根脚赤晕展开,浑身壮热微渴,疮上亦热,疽顶白粒如椒者数十,间有大如莲子蜂房者,指捺有脓不流……",这指出了本病的特点,是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红肿胀痛,易向周围扩散,脓头相对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莲蓬蜂窝。"指捺有脓不流"说明脓腐一时不易畅流排泄,而向周围蔓延扩展变大,所以范围常超过3~4寸以上,甚至大逾盈心,凡在皮肤较厚的坚韧之处都可发生,但一般都多发于项后、背部,而且以成年人,尤其是中年和老年的患者为多。

一般分为实证、虚证(指毒盛而兼体虚)两大类,但以实证最为多见。

1.实证初期:在局部硬结的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作痒作痛;继则肿块向周围扩大,疮头也相继增多,此时色红掀热,疼痛更甚,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苔多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洪数。

溃脓期:第二周开始局部化脓,疮头渐渐腐烂,形如蜂窝,其面积大小不一,到第三周如脓液畅泄,腐肉渐脱,则病情停止发展。当病情进展时,全身症状亦渐加重,壮热口渴便秘溲赤,苔黄腻,脉弦滑数。

2.虚证阴液不足:局部疮形平塌,根盘散漫,疮面紫滞,不易化脓,腐肉难脱,溃出脓水少或带血水,并且疼痛剧烈,壮热,唇燥,口干,大便秘结,小溲短赤,饮食少思,舌红苔黄,脉细数。气血不足:局部疮形平塌散漫,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水稀薄,色带灰绿,闷肿胀痛不显,疮口易空壳,发热,大便溏薄,小便频数,口渴不欲饮,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腻,脉数无力

初期多由于感受湿热风热之毒,蕴积皮肉之内,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之证,治宜散风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主,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常用药物如:当归,赤芍、丹参、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陈皮、象贝母、炙山甲、皂角刺、生甘草。溃脓期,宜上方如黄连、黄芩、生山药。收口期,上方合八珍汤。

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型: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以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血双亏,毒滞难化型:扶正托毒,方以托里消毒散加减。常用药物如:党参、生黄芪、焦白术、当归、白芍、桔梗、皂角刺、茯苓、银花、生甘草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