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梨形鞭毛虫病肠梨形鞭毛虫病的症状
一、发病原因
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携带包囊者,往往一人带包囊全家感染,国内外均有记载。包囊是传播的主要环节,人因吞食被包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包囊在外界抵抗力较强,从冷冻蚀刻复形法的透射电镜观察,将包囊壁劈开,显示囊壁内千余层板状膜结构所组成,表明包囊在外界具有很强的自身保护作用。包囊在潮湿的粪便里能存活3周,在水里能存活5周,在经氯化消毒后的水里也可活2~3天,但在50℃或干燥环境中很容易死亡。包囊在苍蝇消化道可活24小时,在蟑螂消化道内经12天仍有活力。由于粪便中包囊的数量大,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强,感染方式简单,故本虫流行分布广泛。有人报告,在美国发现水獭可带包囊,并发现牛、马、羊、狼和犬等也有此虫,在流行病学上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应予以重视。
梨形鞭毛虫是通过粪-口感染的,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水源污染:贾第虫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在标准浓度下对包囊并无杀灭作用,臭氧和卤素对包囊虽有轻度杀伤力,但为消毒而溶于自来水的绿气浓度达不到杀死包囊的目的。所以生饮自来水是不可靠的。水源的污染主要来自人、动物的粪便和污水,自来水管因日久失修造成的与污水管相互沟通,或因管壁渗漏将污水吸入管内也是造成包囊污染的原因。
2、不正常的性行为:这种传播方式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同性恋者的肛交方式,常导致包囊的间接粪-口感染。
3、食物污染:食物的污染主要来自食物的加工者或管理者中,有人是贾第虫的携带者。此外,在儿童中间相互分享贾第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果。
二、发病机制
滋养体主要寄生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但有时也有胆囊内,利用吸盘吸附于肠壁,以纵二分裂法繁殖。在某种不利情况下,包囊开始出现于回肠之下段及大肠。在囊壁内虫体分裂为2个,但有时也进行复分裂。一般在硬度正常的粪便中只能查到包囊。滋养体可在腹泻时发现。感染方式主要是因为吞食成熟四核包囊,被吞食的包囊经胃酸作用,在十二指肠脱囊而成滋养体,包囊的抵抗力很强。据统计,一次腹泻粪便中滋养体可超过140亿个,在一次正常粪便可有包囊3亿个,另有人统计一昼夜可排包囊9亿个。
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后症状的轻重,与虫株毒力和人体状况有关,当受染者胃酸缺乏和全身性免疫球蛋白低下时易发病。病变部位的不同症状有很大差异,有的仅为无症状带虫者,有的则可导致严重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根据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感染者常表现为爆发性腹泻、水样便、恶臭、血便及粘液便少见,可与阿米巴和细菌性痢疾鉴别。大便每日3~10次或更多,伴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明显。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表现为间歇性稀便,持续数月或数年。儿童久病不愈可致营养不良、贫血、发育障碍等。如寄生在胆道系统,可出现胆囊炎或胆管炎。若不及时治疗,多发展为慢性,表现为周期性稀便,反复发作,大便甚臭,病程可长达数年。
按发病症状可分为胆道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和肠胃道症状3类。
一、胆道系统症状
肠梨形鞭毛虫病在胆道系统寄生,可以引起胆囊炎及胆管炎。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嗳气、胃部烧灼感、肝脾肿大,有压痛、进食油腻时加重,有时可出现黄疸。
二、全身性症状
1、神经症状:如失眠、头痛、乏力、眩晕、眼发黑、出汗、神经兴奋性增强、肌腱反射亢进等较为常见。
2、甲状腺机能失调:曾有人发现部分(15.5%)肠梨形鞭毛虫病患者的甲状腺机能有改变,其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占大多数,基础代谢增高16%~20%,部分患者可增高30%,因而也会产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三、胃肠道症状
1、急性或慢性阑尾炎型:症状与一般阑尾炎相似。切除的阑尾,呈炎性病变,粘膜有时可见溃疡,绒毛间可发现大量滋养体。
2、十二指肠炎型:有似十二指肠溃疡样疼痛,伴有纳差、低血压等。X线检查多显示球部变形,甚至有溃疡征。抗虫治疗后可以消除上述症状。
3、直肠乙状结肠炎型:与一般直肠乙状结肠炎同。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者有圆形溃疡,溃疡表面覆有渗出性假膜。拭子检查可见大量滋养体。无特殊病理改变。
4、结肠炎型:主要症状有腹部钝痛,阵阵加剧,伴恶心、呕吐、腹泻,常被误诊为痢疾。
一、病原学检查
1、粪便检查 :从粪便中查到滋养体或包囊是临床常用的简单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分为直接涂片法和浓集法两大类。
(1)急性期或间断发作期 本期病员粪便多呈水样或糊状,滋养体极易死亡而趋崩解,所以检查时应取新鲜标本做湿涂片(生理盐水),为了保持滋养体的活力,送检的标本应注意保温。镜下观察多可见到处于活跃运动状态的滋养体,依此据即可做出诊断。(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此期病员粪便已基本成形,内含包囊,一般采用2%的碘液直接涂片法即可确诊。为提高检出率,亦可采用硫酸锌浮聚或醛-醚浓集等方法。由于包囊排出具有间断性,采用隔日查一次,连续查三次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检出率。
(2)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此期病员粪便已基本成形,内含包囊,一般采用2%的碘液直接涂片法即可确诊。为提高检出率,亦可采用硫酸锌浮聚或醛-醚浓集等方法。由于包囊排出具有间断性,采用隔日查一次,连续查三次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检出率。
2、小肠液检查:临床疑有本病而粪便中未查到虫体时可进行十二指肠引流或胆汁镜检。但此法病人较痛苦,不易接受,现多采用胶囊法。具体做法是:禁食后嘱患者吞下一个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末端经胶囊一端的小孔引出并沾在患者口外侧。吞下的胶囊在体内溶解后,尼龙线在体内自动松开、伸展,经3~4小时可达十二指肠和空肠。肠内若有滋养体,便可随肠液一起粘附于尼龙线上。缓缓拉出尼龙线,取线上的粘附物镜检,若查到滋养体,即可确诊。
3、小肠活组织检查:对粪便和小肠液检查均显示阴性的可疑病例,可利用内窥镜在小肠Treitz韧带附近摘取粘膜组织,进行压片初检,或固定后,用Giemsa染色。染色的贾第虫着紫色,肠上皮细胞呈粉红色,依此可将二者鉴别开来。此法简便易行,效果好,病人容易接受。
二、免疫诊断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贾第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1.1%~98.9%,具有快速、客观、操作简便等优点。不需要复杂设备和特殊试剂,是诊断贾第虫病比较好的方法。缺点是该试验特异性与重复性尚不理想。
2、间接血凝(IHA)试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操做简便,快速。
3、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阳性率比IHA高,达66%~97%,有症状者IFAT阳性率比无症状者,在诊断贾第虫病方面有很强的特异性,无假阳性反应。但操作过程较为烦琐,并且需要特殊的荧光显微镜。
4、对流免疫电泳(CIE)试验:是检测贾第虫病患者粪内抗原的有效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特殊试剂等优点,其特异性较强,但其敏感性较ELISA与IFAT法为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