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结节性红斑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发布日期:2014-10-19 13:36:56 浏览次数:1600

结节性红斑是皮肤血管炎的一种,特征是小腿胫前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炎性结节,经过2~3周呈乌青色变化而消退,不残留瘢痕或萎缩。根据本病皮损特点如瓜藤绕胫而发的特点,属祖国医学瓜藤缠、梅核丹等病的范畴。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一般将其概括为对许多刺激因素引起过敏反应的一个反应型。这些因素使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而发生炎症反应。亦有人提出可能是趋化因子招致嗜中性多核粒细胞浸润,但多在2天内中性多核粒细胞消失,代之以淋巴细胞浸润,或可由细胞免疫引起。引起结节性红斑的刺激性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类。

1.感染因素如病毒、链球菌、结核、真菌感染等。

2.非感染因素药物因素,如磺胺药、溴、碘、口服避孕药等;其他因素,如结节病、白塞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等均可导致结节性红斑样损害。

(二)病理

早期为急性炎症性反应,以后形成肉芽肿,再以后为修复和恢复期。病变在48小时以内,脂肪小叶之间或脂肪细胞之间多为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亦有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并可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渗出。但嗜中性粒细胞较快消失,代之以混合细胞浸润,如淋巴样细胞、组织细胞,脂肪小叶间亦可见有巨细胞。皮下纤维间隔可有水肿,胶原纤维肿胀,但无溃疡及组织坏死。血管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纤维间隔中的小血管受累,偶可波及中、小静脉。血管炎是原发及主要的病变,但不会发生管腔闭塞或形成血栓,亦不会有梗阻性坏死。

(三)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女发病率为1∶6.7,春秋季节好发。发病前1~2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有较长时间的发热、疲劳肌肉酸痛。结节性红斑以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结节为主要症状。结节常突然发生,小若梅李,大如红枣,少则数个,多达数十,对称发生,绕胫而发,以胫前居多。结节部位伴有疼痛、发热,皮色最初为鲜红,逐渐变为紫红以至黄色,自行消退。结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多无溃疡,不会留有瘢痕,但可反复发作。

少数侵及大腿、上臂深侧及面颈部,结节一般小而浅。

(四)检查与诊断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血沉加快,有时抗O可增高。在慢性复发型的病人,往往伴有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改变。

根据结节的形态特点,结合组织病理,一般不难诊断。本病需与硬红斑鉴别,后者起病缓慢,结节主要发生在小腿屈面,一般为3~5个,呈暗红色,核桃大小,质较硬,可溃破形成溃疡。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