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中医治疗
病因瘢痕疙瘩的中医发病病因病机:瘢痕疙瘩是指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而形成的超出原损害范围...瘢痕疙瘩的中医命名很多,如明代《证治准绳疡医》称黄瓜痈。
瘢痕疙瘩的西医发病病因:
瘢痕组织的异常生长与众多因素有密切关系。瘢痕是人体自卫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既是创伤的愈合过程,也是愈合的必然结果。愈合历经3个阶段。
1.渗出阶段 创口部血浆、淋巴液、白细胞、吞噬细胞等渗出。通过吞噬、移除、吸收等作用和辅助受损细胞释放的酶所引起的自溶过程,清除坏死组织和沾染的细菌、异物等,并由纤维素形成的网状结构将创口的表层和深层初步黏合在一起。临床见创口局部微显红肿。
2.胶原阶段 随炎性渗出之后,逐渐出现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成纤维细胞在甘氨酸、羟脯氨酸,羟赖氨酸等物质的参与下逐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有高度的韧性,使创口的抗张力强度增加。此时皮肤瘢痕色淡红,稍隆起,硬韧,有痒痛等感觉。
3.成熟阶段 胶原纤维不断合成,同时又在胶原酶的作用下,不停的分解。约经1个月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渐趋平衡。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逐渐成为排列整齐有序的束状,毛细血管闭塞、数量减少,皮肤瘢痕开始发生退行性变化。临床可见瘢痕充血消退,颜色较正常肤色稍深,或呈略浅的粉白色。瘢痕较前平坦,质地渐趋柔韧,基质日益松动。
综上所述,瘢痕疙瘩的发生与特殊体质有关,故临床上有瘢痕体质之说。在病因学上,创伤、感染或炎症、皮肤张力增加、局部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家庭遗传倾向等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病人瘢痕疙瘩发生于正常皮肤上而无明确外伤史。
瘢痕疙瘩的西医发病病机:
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发现,瘢痕疙瘩中某些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B表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图1)。目前推测,在某些细胞因子或其他一些介质的作用下,真皮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被激活而降解功能却降低,由此导致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真皮内过度积聚而发病。
瘢痕疙瘩的常见临床表现有:
本病在创面愈合后12月左右发生。因损伤的部位和大小、形状不同而表现为点状、条状、片状和其他各种不同形式,高出皮面。新损害鲜红而较柔软,较老的损害色暗红而坚硬。边缘常有蟹足样增殖和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奇痒、刺痛。在活动部位可因瘢痕收缩而产生功能障碍。在面部如发生在痤疮后则造成美容和心理上的问题。
瘢痕疙瘩应该如何确诊:
瘢痕疙瘩的典型症状是隆起表面呈瘤状增生,表面光滑,坚韧而有弹性,皮色红润发亮,有扩张的毛细血管,皮损自边缘向外伸出,形如蟹足,大小不等,外形各异。质硬如软骨样,奇痒难忍,有灼热感,痛感敏锐,发展缓慢,持续增大,很少自行回缩,偶有恶变者。继发性者形态不定,常因挛缩而产生功能障碍或影响面容。
检查瘢痕疙瘩可进行以下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 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
2.羟脯氨酸测定 羟脯氨酸为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羟脯氨酸在血浆中以游离、肽结合及蛋白结合3种形式存在,游离和肽结合的羟脯氨酸是胶原的代谢产物,经尿排出的羟脯氨酸5%是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瘢痕面积有关。
1.瘢痕硬度测定 采用工业用刻度指示仪,对之进行改装:首先制成12mm直径的不锈钢圆套,固定于指示仪测定轴,作为硬度计基座,测定轴伸出基座5mm。其次为使指示仪的弹性与瘢痕硬度相匹配,把指示仪内部弹簧更换为另一个弹性较大的弹簧,使弹簧的伸缩运动带动指针的转动。
测定时,把硬度计垂直置于待测皮肤或瘢痕上,靠硬度计自身重量压缩弹簧,被测定组织表面的硬度不同,测定轴回缩长度出现差异,仪表上显示数据也不一样,分别测定3次,计算平均数,并将读数换算为瘢痕硬度(按公式计算压强),单位为N/mm2。
2.B型超声瘢痕厚度测定 由于瘢痕生长于体表,如果B超的探头直接与之接触,在测量上就有困难,所以在测定时必须在测定部位与探头之间加一个水袋,使被测画面移往视屏中间,再将标记分别移动至皮肤或瘢痕的上、下界,其间的距离即为瘢痕的厚度。但在测量时必须注意:
(1)测定切除或治疗前瘢痕的厚度。
(2)治疗一段时间后,瘢痕厚度改变否。
(3)切除前瘢痕厚度与周围皮肤的厚度比较。
(4)最好有对称部位瘢痕厚度比较。
(5)在测定时,最好固定一位医师操作,以尽量减少人为的误差。
3.瘢痕表面温度测定 由于早期瘢痕组织内新生毛细血管较多,甚至可见到丝状扩张的毛细血管,随着瘢痕的成熟及消散,其内的毛细血管逐渐闭塞,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改变,揭示瘢痕组织内血循环的改变,亦影响到瘢痕表面的温度。采用半导体温度仪或红外线温度扫描仪均可测定瘢痕表面的温度。但在测定时必须注意:
(1)测定前,病人必须休息半小时。
(2)环境
鉴别诊断瘢痕疙瘩需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应注意与肥厚性瘢痕进行区别,早期二者无法鉴别,但在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肥厚性瘢痕表现为结缔组织显著增殖和透明变性而形成的过度增长,一般在受创后3-4周内发生,此时瘢痕隆起增厚,形成一境界清楚的斑块,淡红色或红色,有细小毛细血管扩张,以后持续或间断生长数月至数年,形成不规则外观,有时如蟹足状,常生长数月后即停止发展,潮红消退,仍有自然退变的可能,另外退变期其纤维束可融合皱缩且出现弹性纤维。
1.增生性瘢痕(hyperplastic scar) 又称肥厚性瘢痕或增殖性瘢痕,在组织病理学上与瘢痕疙瘩并无质的不同,仅为程度的差异,故这两种病变的区别主要是依靠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早期的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在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上均难以区别,应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对可疑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致病原因、演变过程、局部刺激因素、对各种治疗的反应,作出排除或肯定瘢痕疙瘩的诊断。
2.有时还须与皮肤纤维瘤、瘢痕性肉样瘤病等鉴别,组织病理检查有助明确诊断。
并发症
瘢痕疙瘩可出现以下常见并发症:
瘢痕疙瘩在体表除了影响美观外,并无其它并发症及不良影响。瘢痕疙瘩是一种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它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1.瘢痕表面浸渍 多发生于弹力带固定或未成熟的瘢痕,由于摩擦所致。可缩短配戴时间加以避免。也提示最好在创面愈合后6~8周开始治疗,不宜太迟。
2.汗疹 多由于局部不洁所致。可有奇痒症状,清洁局部及硅凝胶膜后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禁忌瘢痕疙瘩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治疗期间要配合,瘢痕疙瘩患者的注意事项是犯物发物要记清,莫吃鸡鱼牛羊肉,辣椒大蒜和酒精,猪肉可以随便吃,母猪头蹄不能用,南瓜橘子和葡萄,吃了痛痒会更重,激光手术不要做,禁忌封闭和冷冻,常吃海带有好处,以上所述要记清,开始搽药次数少,适应以后慢慢增,色黄结痂属正常,切莫燥急用手动,要让结痂自然落,疙瘩平复去顽症,只要坚持配合好,保你一生乐无穷。 凡是疤痕疙瘩患者不论正在治疗还是未治疗均应注意饮食宜忌,因为某些食物能刺激疤痕疙瘩增生得更快,而某些食物(如海带、海澡)可使之趋于稳定状态。
1、平时尽量减少对患处的机械、化学、热力的刺激;
2、内衣最好穿纯棉制品;
3、尽量避免反复牵拉、磨擦、溃破、感染的发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