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放射性皮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02 15:30:48 浏览次数:1600

目錄1 拼音2 英文參考3 概述4 疾病名稱5 英文名稱6 別名7 分類8 ICD號9 病因10 發病機制11 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11.1 急性放射性皮炎11.2 亞急性放射性皮炎11.3 慢性放射性皮炎11.4 X線紅斑12 放射性皮炎的并發癥13 組織病理檢查13.1 急性放射性皮炎13.2 慢性放射性皮炎13.3 X線紅斑14 診斷15 鑒別診斷16 放射性皮炎的治療16.1 局部治療16.2 全身療法16.3 其他療法16.4 日常護理17 預后18 放射性皮炎的預防19 相關藥品

1 拼音fàng shè xìng pí yán

2 英文參考radiodermatitis

3 概述放射性皮炎(adiodermatitis)是由于各種電離輻射包括X線射線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照射皮膚、黏膜引起的炎癥性損害。隨著對放射線的認識及防護手段的提高,人們對此類疾病的警覺性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隨著放射線應用于醫學診斷及治療的不斷普及,以及原子能工業的不斷發展,人群接觸放射線的機會不斷增加,因此本病有增加趨勢。

各種類型的電離輻射均可使皮膚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它們對生物組織損傷的基本病變是一致的,即細胞核的DNA吸收了輻射能,導致可逆或不可逆的DNA合成和細胞分化兩方面的影響,由此引起細胞基因信息的變更。由于這些基本病變而引起一系列皮膚反應和損傷,表現為可逆性的毛發脫落、皮炎、色素沉著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發缺失,以致放射性壞死,繼之形成潰瘍。小劑量輻射對皮膚的影響是隱匿和蓄積的。損害發生的遲早及輕重與放射性的性質、劑量及患者的個體差異有關。治療主要為對癥處理。

放射性皮炎以預防為主,無特效療法,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

4 疾病名稱放射性皮炎

5 英文名稱radiodermatitis

6 別名放射性皮膚炎

7 分類皮膚科 物理性皮膚病 濕熱電放射所致的皮膚病

8 ICD號L58.9

9 病因從事放射線工作的人員防護不嚴格,或未按操作規程,或短時間內接受過大劑量放射線(如X線照射下取臀部肌注時所留的斷針),或放射治療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及瘢痕疙瘩等良性疾病時未嚴格掌握指征、控制照射量,及癌腫病人反復接受放療,使累積量過大等原因可引起本病。

能夠引起物質發生電離作用的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包括X線、γ射線、境界線、電子、質子、中子等。電離輻射能引起生物組織細胞的DNA發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干擾新陳代謝,甚至引起細胞死亡,或引起DNA結構差錯,產生突變。此外,還可使組織內分子電離而引起繼發性損傷,如電離成羥基、氧自由基和過氧化物。以上種種可造成皮膚的急慢性炎癥、潰瘍、萎縮、色素紊亂或癌腫形成等。

放射性皮炎的發病和嚴重程度取決于下列因素:

1.不同類別的輻射存在著生物效應的差異。

2.輻射總劑量和分次輻射的劑量。輻射后皮膚癌的發生至少需要20cGy的劑量,分次照射法使皮膚有足夠的時間恢復,但腫瘤組織仍在繼續破壞。

3.組織的放射敏感性隨細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

4.生物因素的影響,如血液供應增加通過氧化作用而增加了敏感性,放線菌素D和甲硝唑等藥物是放射致敏劑,而氯喹和甲氧沙沙林(8-甲氧補骨脂補骨脂補骨脂素)在實驗研究中證實有保護作用。

10 發病機制電離輻射能引起生物組織細胞的DNA發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干擾新陳代謝,甚至引起細胞死亡,或引起DNA結構差錯,產生突變。此外,還可使組織內分子電離而引起繼發性損傷,如電離成羥基、氧自由基和過氧化物。以上種種可造成皮膚的急慢性炎癥、潰瘍、萎縮、色素紊亂或癌腫形成等。放射性皮炎的發病和嚴重程度取決于:輻射總劑量和分次輻射的劑量。不同類別的輻射存在著生物效應的差異。組織的放射敏感性隨細胞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生物因素的影響等。

11 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放射線對皮膚的損傷有一定的潛伏期。短期接受大劑量的皮膚照射,潛伏期短,一般于數天后出現癥狀,表現為急性放射性皮炎,再經過數年或數十年的潛伏期后表現為晚期損傷。長期小劑量的輻射有累積作用,經過數年或數十年之后,也可出現放射性皮炎甚至癌腫。

11.1 急性放射性皮炎為短期內接受大劑量放射線所致,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約8~20d。一般分為三度。

一度:以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紅斑、水腫為主,伴有灼痛及瘙癢感。于3~4周內逐漸消退,出現脫屑,遺留色素沉著和暫時性或永久性毛發脫落。

二度:病變更為明顯,除紅斑、水腫外,還可出現水皰、糜爛或淺表潰瘍,一般于1~3個月內自行愈合。愈后可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皮膚萎縮、永久性毛發脫失、瘢痕形成和汗腺功能障礙等。

三度:局部紅腫嚴重,很快出現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病變可延伸至皮下組織、骨和內臟。具有潛行邊緣和干燥基底的鑿緣狀“放射性潰瘍”可持續數年和發生惡變(圖1)。此種潰瘍可伴劇痛。若痊愈后可形成萎縮性瘢痕,并可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發消失及毛細血管擴張等繼發損害。

二、三度可伴全身癥狀,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血及白細胞減少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11.2 亞急性放射性皮炎少數病例在輻射后數周至數月發生鱗屑性紅斑疹,皮損類似于一度急性放射性皮炎,但其組織病理表明為細胞免疫反應,而并非直接毒性損傷。

11.3 慢性放射性皮炎常于照射后數年發生,可為短期大量照射治療皮膚惡性腫瘤的必然結果,其他原因有反復的亞紅斑分次劑量X線照射治療痤瘡,反復X線透視,境界線治療,淺表及深部X線、鐳和電子束治療。不同射線和照射的總劑量決定反應的嚴重程度。炎癥表現不顯著。由于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層細胞而致皮膚干燥、粗糙、皸裂,腺體功能減退,毛發脫落,甲色暗晦,出現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指甲色暗、變脆、縱裂、脫落為主。甲皺微循環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病理學特征為顯著的增生和變性改變,并且有持久性、反復性和區域性等特征。皮膚損害部久之可形成頑固性潰瘍或繼發鱗癌,少數可為纖維肉瘤

11.4 X線紅斑單次輻射量超域值量后引起雙相或三相紅斑,表淺輻射常引起雙相反應,而較深的穿透性輻射產生三相反應。分次輻射可明顯推遲和延長輻射性紅斑的發生。X線照射后數分鐘至24h內開始出現一期紅斑,持續2~3天。依據輻射劑量不同,二期紅斑可于照射后立即出現或照射后8~9天時出現,在隨后的7~8天內紅斑加深并增多,受損上皮釋放的蛋白水解酶可能在此期起到了調節作用。此期約于照射后4周減輕,此時可出現色素增加。偶爾在照射后6~7周發生三期紅斑,持續2~3周,而共存的色素增加可使其不甚明顯。

12 放射性皮炎的并發癥急性放射性皮炎三度,具有潛行邊緣和干燥基底的鑿緣狀“放射性潰瘍”可持續數年和發生惡變。

13 組織病理檢查13.1 急性放射性皮炎急性放射性皮炎病變累及表皮和真皮,較嚴重者可累及皮下組織。表皮出現中度至明顯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基底細胞核固縮和液化變性,有絲分裂罕見或缺乏,表皮突扁平或消失。真皮可見明顯水腫和各種炎性細胞彌漫性散在分布,血管明顯擴張,靜脈血栓和微小出血常見。

13.2 慢性放射性皮炎慢性放射性皮炎表皮萎縮變薄,表皮突消失。真皮淺層纖維性硬化,有大、形狀特異、有時多核的成纖維細胞。淺層血管寬長,血管周圍有纖維性紅染的纖維素沉積,深層血管內膜增厚。基底細胞液化變性,可見噬黑素細胞。

13.3 X線紅斑X線紅斑組織病理顯示真皮上部血管擴張伴一定程度的內皮細胞腫脹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亦可出現肥大細胞脫顆粒和輕微的非特異性血管周圍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和多形核細胞為主。紅斑初起時,表皮、毛發和皮脂腺內增殖細胞群的有絲分裂可受抑制,而細胞分化,角化和脫落未受輻射的影響,故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表皮變薄。輻射后2~3周,充滿黑素的色基在真皮明顯增多,但可伴黑素細胞數量的增加。最后,病變消退,上皮恢復增生,其他異常改變逆轉。

14 診斷放射性皮炎可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來確定診斷。

15 鑒別診斷慢性放射性潰瘍必須通過活檢來與潰瘍性癌相鑒別。

16 放射性皮炎的治療放射性皮炎無特效療法,治療以對癥處理為主。

16.1 局部治療(1)一度皮損:可外用撲粉,爐甘石洗洗劑,鋅霜。亦可用復方維生素B12溶液(生理鹽水500ml加維生素B12 500μg×50支)濕敷。

(2)二、三度皮損:可用0.1%甲紫(龍膽紫)外涂,2%~3%的甘草水或地榆煎液,醋酸鉛溶液及維生素B12溶液濕敷。

(3)有潰瘍形成者:抗生素軟膏,33%蜂蜜魚肝油軟軟膏、魚肝油白蠟軟膏(魚肝油88g,白蠟12g)。分泌物多者可用復方硫酸銅稀釋10倍濕敷。中藥可用蛋黃油。形成潰瘍者可先撒生皮粉后敷甘乳膏。也可采用氦-氖激光治愈。

(4)對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恢復期皮損干燥易出現皸裂者可復方維生素B12霜(維生素B12 1mg、特制油100g、雪花膏基質適量)每晚1次連用3~7天。

(5)慢性放射性皮炎損害上出現角化時,可局部應用10%5-FU霜,每日2次,直至角化好轉。放射性皮炎繼發的慢性潰瘍,長期不愈的深潰瘍或發生角化物,必要時行手術切除。

(6)對癌變前皮損可用氟尿嘧啶(5-FU)軟膏。

16.2 全身療法有劇痛者可內服鎮靜止痛藥。炎癥劇烈者可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若伴有細菌感染者可內服抗生素。如有白細胞下降明顯、出血者可予輸血、輸人血白蛋白或其他內科療法。

16.3 其他療法對慢性潰瘍可用氦氖激光照射,每次15~30min,15次為一療程,對于面積較大潰瘍可行手術植皮。對有癌變傾向者需作病理檢查,必要時應作手術切除。

16.4 日常護理日常護理中,患者外出應做好防護措施,如用帽子、傘等防照射;穿著柔軟的全棉內衣 ;淋浴時要用溫水和柔軟毛巾輕輕蘸洗,禁用肥皂擦洗或熱水浸浴,避免冷熱刺激如熱敷、用冰袋等。更不要用化妝品外涂及外貼膠布。放療期間要多飲水以排出毒素,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佳,如多食菠菜、韭菜、番茄等蔬果及大豆、核桃、花生等殼類食物。

17 預后長時間可形成頑固性潰瘍或皮膚癌。

18 放射性皮炎的預防放射性皮炎以預防為主,一方面應嚴格掌握放射治療的適應證,能用其他方法治療的皮膚病最好不用放療,另一方面應嚴格掌握治療劑量,密切觀察治療變化,如發生皮炎應立即停止治療,并作定期隨訪。此外,應嚴格執行放射工作的操作規程,如加強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措施,定期體檢。若發現從事X線工作的人員手部出現贅生物,應密切隨訪觀察,以防癌變。

19 相關藥品氧、放線菌素D、甲硝唑、氯喹、甲氧沙林、補骨脂素、撲粉、爐甘石、爐甘石洗劑、甲紫、醋酸、魚肝油軟膏、硫酸銅、氟尿嘧啶、人血白蛋白

相關文獻點此查看相關文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