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疾病别名4 疾病分类5 疾病概述6 症状体征7 疾病病因8 病理生理9 诊断检查10 治疗方案11 特别提示
1 拼音sān chā shén jīng yíng yǎng xìng sǔn hài
2 英文参考trigeminal trophic lesions
3 疾病别名
叁叉神经营养综合征
4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5 疾病概述
叁叉神经营养性损害也称叁叉神经营养综合征,是受叁叉神经支配的皮肤,有时包括粘膜在内,感觉缺乏而产生营养性溃疡等病变。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2,平均就诊年龄为57岁。
6 症状体征
最常见于对叁叉神经痛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自手术后至本病的发生,中间的间隔时间不一,少则几周,多则几月,偶有在手术后数年发病者。本病最明显的病变是鼻翼部发生结痂性损害,继而形成一个新月状无痛性溃疡,逐渐扩大至鼻唇沟、面颊和上唇,局部皮肤知觉消失。因溃疡出血,经久不愈,鼻软骨可受到破坏。其溃疡形成的瘢痕发生挛缩时,可引起上唇上翘。鼻前庭受累时可有结痂。由于鼻尖部神经的分布与鼻翼不同,其有筛前神经的鼻内侧支支配而不受半月神经节切除的影响,所以鼻尖部很少发病。偶尔前额、头皮及颧骨部也可出现营养性溃疡。皮肤损害常为一侧性,溃疡处炎症反应常较轻微。
此外,还可产生与神经障碍有关的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虹膜炎、面部痉挛或麻痹、感觉异常、鼻粘膜干燥及溃疡出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等并发症。
7 疾病病因
叁叉神经营养性损害可以继发于第五颅神经传导痛觉和温觉纤维通路上任何部位的损伤,如肿瘤、感染、炎症、外伤、骨折、手术及血管损伤等,都可诱发本病。为治疗叁叉神经痛而施行半月神经节酒精注射后或叁叉神经根切除术后发病者,也较多见,这是由于损伤了感觉神经纤维而产生该侧面部感觉消失。延髓空洞症也可引起面部皮肤营养性溃疡。麻风性叁叉神经炎有时可产生鼻翼部溃疡。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妨碍脑干的感觉功能,引起面部急性感觉缺失,或有溃疡形成。外伤也常是产生神经营养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局部显着感觉异常,包括烧灼感、瘙痒、蚁走感及针刺感等,患者常反复触摸、搔抓、摩擦及挖掘鼻部及面部的皮肤,使其损伤而发病。
8 病理生理
除真皮小血管周围可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外,无特殊变化。神经检查可见到神经肿胀,神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神经退行性变。
9 诊断检查
根据叁叉神经损伤病史及其支配的皮肤知觉消失、感觉异常和鼻翼部发生营养性溃疡等症状,可诊断为叁叉神经营养性损害。但应与基底细胞癌、流行性脑炎后发生的营养性损害、帕金森症产生的鼻部溃疡、疱疹性溃疡、深部真菌病、梅毒、坏疽性脓皮病、面部中线肉芽肿及人工性皮炎等疾病引起的溃疡鉴别。
10 治疗方案
因叁叉神经营养性损害的原因不同,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用维生素B、地西泮、多塞平或阿米替林疗法、电离辐射等治疗有效。可进行颈交感神经切除术。有报道用整形外科治疗效果较好。预防创伤,控制继发性感染是必要的。
11 特别提示
1、叁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的叁叉神经痛的病因有异位动脉或静脉、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对叁叉神经根的压迫、扭转,桥小脑角或半月节部位的肿瘤,蛛网膜炎所致的粘连、增厚、颅骨肿瘤、转移癌等。
2、叁叉神经麻痹:叁叉神经麻痹可由脑干、颅底或颅外病变引起。如脑干肿瘤、叁叉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等。
相关文献点此查看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