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离心性环状红斑17例误诊分析

发布日期:2014-10-20 00:31:01 浏览次数:1600

离心性环状红斑是于四肢、躯干、臀部出现皮损,并缓慢离心性扩大,可自然消退,但易反复发作,夏季和秋季多发。2006年5月~2009年4月作者医院门诊共收治离心性环状红斑25例,其中17例误诊,占68%,现将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6例;年龄18~35岁,平均23.4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6个月,平均16.3天。

2.临床表现:17例均表现为环状、多环状或匐形皮损,中央渐消退,边缘隆起。单个皮损直径在1~7cm。17例中皮疹位于下肢11例,上肢3例,臀部2例,背部1例。除4例为条索状皮损,不伴有鳞屑外,其他皮疹均有鳞屑附着;3例皮疹为单发,余均为多发;2例感觉剧烈瘙痒,4例轻度瘙痒。皮疹区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活检均可见血管周围套袖状的淋巴细胞浸润。

3.发病诱因及误诊情况:本组17例中上呼吸道感染引起5例,有进食海鲜过敏史及慢性咽炎病史的各3例,蚊虫叮咬引起2例,4例未见明显诱因。17例均在外院误诊,其中9例误诊1次,8例误诊2次以上。误诊为体癣11例,玫瑰糠疹4例,多形红斑2例。

⑷诊断及治疗:17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而确诊。予祛除病因,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和炉甘石洗剂等治疗1个月,7例完全治愈,5例皮损面积较前明显减少,3例治愈后复发,2例无变化。

1.临床特点:①离心性环状红斑是一种过敏反应,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药物、食物、蚊虫叮咬等。本组13例有诱发因素;②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无性别差异。初发损害为单个或多个水肿性红色丘疹,渐向周围扩大形成环状、弧状或融合成多环状,中央变平,颜色消退。边缘每天可向外扩大1~3mm,2周内直径可达6~8cm。本组单个皮疹直径最大7cm;③瘙痒程度不一。本组除6例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外,余均无自觉症状;④任何部位均可受累,最常见的为臀部、大腿和上臂,损害主要发生在四肢,面部很少受累;⑤单个损害可持续数日、数周或缓慢扩展数月,易反复发作,病程可持续多年,多数病例病变最终自行消退。本组3例单发皮疹,皮损时间分别持续7天、11天和21天,2例治愈后复发。

2.鉴别诊断:离心性环状红斑典型的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周围致密的套袖状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嗜酸细胞,偶见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真皮中上层及表皮有轻度水肿,可见表皮轻度角化不全。临床不易与体癣、玫瑰糠疹和多形红斑等疾病鉴别,容易误诊。①体癣皮疹虽可呈环状红斑,但边缘由丘疹、水疱组成,表面有鳞屑损害,瘙痒明显,直接镜检可见菌丝。本组11例误诊为体癣,直接镜检均无菌丝;②玫瑰糠疹的皮疹有母斑和子斑,呈椭圆形,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排列,且有自限性,约4~8周后自然消退。本组误诊为玫瑰糠疹的4例,均未见母斑,皮疹长轴分布也与皮纹无关;③多形红斑的皮疹呈多形性,有虹膜损害,很少环状和多环状发疹。本组误诊为多形红斑的2例,均无虹膜损害。

3.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的对策:①询问病史不详细。本组13例均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医生未能结合病史仔细问诊,造成误诊;②惯性思维的影响。在外院误诊为体癣的11例中,虽真菌检查阴性,医生却继续按体癣治疗,可能误认为患者自涂糖皮质激素软膏掩盖检查结果;③医技检查不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离心性环状红斑确诊的重要手段,而本组误诊病例均未做此项检查。故临床上接诊与离心性环状红斑相似的病例时,除了要详细询问病史,寻找发病诱因外,还要注意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做好鉴别诊断,这样才能降低该类疾病的误诊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