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印度艾滋病患者首超南非 为亚洲敲响警钟组图

发布日期:2014-10-07 05:24:08 浏览次数:1595

2004年11月30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夜,两名印度小孩点着蜡烛参加纪念活动。

本报讯(记者马晶 实习生曾嘉佳)5月30日,联合国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目前印度拥有570万艾滋病患者,超过南非的550万,成为全球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这项联合国报告每两年发表一次。与2003年相比,印度的患者大约增加了40万。

联合国报告认为,印度艾滋病患者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没能采取有力措施阻止感染率的上升。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2005年,印度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了3倍,所有需要得到药物治疗的人群中仅仅有7%的人能够得到药品,仅有1.6%的妇女接受了防止病毒母婴传染的治疗。

但是,印度卫生大臣拉马多斯反驳了联合国报告的说法。他说,“我完全不赞同联合国的报告”,坚持认为印度的患者数目前维持在520万左右。针对就诊率偏低的问题,拉马多斯认为,主要是因为印度的艾滋病防治工程开始得较晚,为患者提供药物的项目始于4年前,而另一涵盖范围更广的项目则起步于2004年。“我们不能一夜之间覆盖到所有患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JoelRehnstorm)认为,作为人口大国,虽然和南非18.8%的感染率相比,印度仅拥有0.9%的成年人感染率,但是印度人口基数很大,它的艾滋病患者总数让任何专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另外,南非乃至整个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人口比例高达20%,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

但近年来亚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急剧上升趋势,特别是南亚地区。这也是印度艾滋病患者人数超越南非的重要原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还提出了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印度的社会现状让中央政府无法做出强有力的防治艾滋病泛滥的措施。印度的地方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中央政府目前还很难做到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去防治艾滋病。

专家认为到2010年将15-25岁感染者人数减少25%缺乏行动方案

本报讯(记者马晶实习生曾嘉佳)本次联合国发表的有关艾滋病的最新报告中,备受瞩目的一点是,该报告承认,5年前联合国艾滋病特别大会召开时所制定的“到2010年将15-25岁感染者人数减少25%”的目标难以实现。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坦陈,该目标的制定超出了联合国现有的能力。虽然未来也很难达到该目标,但是在对抗艾滋病方面,“我们需要雄心,我们需要制定更大的目标。一个很小的目标不会带来很多改变。”至于如何实现,“我们需要更多的经济资源,另外,我们还需要把钱财用在更多更好的项目上。”

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联合国2001年提出的目标,仅仅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愿望,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但联合国没有随之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可行的方案。“(联合国)需要告诉我们,这个目标的制定是根据什么样的统计数据,和过去什么样的成功经验计算出来的。”

本报讯(记者马晶实习生曾嘉佳)根据此次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从人类发现艾滋病毒25年来首次出现艾滋病毒感染率稳定下来的趋势。联合国专家认为,这主要应归功于艾滋病知识的普及。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国家协调员雷诺周说:“虽然很难证明,但是人们开始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开始有意识地减少性伴侣,开始使用安全套等等。”

但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认为,尽管病毒感染率趋稳,整体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曾光介绍说,这种稳定趋势首先出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社会团体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为防止艾滋病蔓延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另外,发达国家往往拥有一些比较成熟的社区,社会现存的伦理道德及对艾滋病较为开明的态度,也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治疗环境。往往是文化比较保守的国家,因为不能正视艾滋病传染问题,病毒反而会更容易蔓延。

但是,“毕竟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尽管个别国家也有一些成功防治艾滋病的个案,发展中国家仍然往往不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全力防治艾滋病。曾光认为,艾滋病不单纯是生物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防治艾滋病还需要结合解决诸如贫困、教育、社会犯罪等等各方面问题。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68497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