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世界艾滋病日 听冰城医护的关艾故事

发布日期:2014-11-21 14:22:39 浏览次数:1597

我和他们亲密无间,一起吃饭、一起外出、一起唠嗑,甚至一起拥抱。但是,大街上,当我遇到他们和别人在一起时,却要装作不认识。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刘岩琳

刘岩琳是在2009年接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她习惯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称为艾滋病朋友。为了融入这个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艾滋病高发人群男男性接触者和少数防艾工作的一线医务人员及志愿者组成的封闭圈,刘岩琳颇为不易。

我们有着同样一个身份,那就是志愿者,2004年的时候我就加入了市里的志愿者团体,这说明我们都有一颗关爱他人之心。这是刘岩琳第一次和艾滋病志愿组织心连心代表见面时的发言,为此她斟酌了好久,甚至说了连单位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她也是一名志愿者,就是为了能最快地赢得这个群体人的信任,他们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我清楚地记得刚见到志愿者代表时,他们表情冷淡,犹如包裹着坚硬的外壳,拒人千里之外。他们怕我是个打官腔的人,而我只有融入他们当中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四免一补政策,帮助他们解开心结、解决困难。

刘岩琳说,艾滋病朋友最担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歧视、一个是真实身份暴露。所以在和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她一举一动都要注意。比如说外出野餐时,她会下意识地在他们撕过的面包上扯下一块放在嘴里,她们递过来的黄瓜、私房菜、饮料她都会很自然地接过来,一起边吃边聊。她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在她眼里,和那些患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一样,没啥太大区别,而且她是打心眼里把他们当成知心朋友的。

可是,就是这样的亲密伙伴,走在大街上相遇的时候,她却常常要装作陌生人。我们遇到熟人都会下意识地点点头、笑一笑,但是有几次我却发现我这个举动让我的艾滋病朋友有点儿不适应,主要是他们身边有别人的时候,他们挺担心对方问这是谁呀?所以会躲避我的目光。所以,后来走在大街上,我就装作不认识他们,他们的心里太脆弱了,太怕因为这个疾病无法融入社会了。刘岩琳感慨地说道。

寻找艾滋病人的境遇拐点

当年丙肝刚被人们发现时,很多人也都恐惧,现在大家都能正确看待了。艾滋病的传染性其实远不及乙肝丙肝,所以,我相信有一天人们也能宽容地接纳艾滋病。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房主任卢宁

卢宁,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接诊第一例艾滋病人的医生,从1999年到现在,55岁的她已经和艾滋病打了14年的交道。

你不知道,咱们所在的这间休息室原来是间病房,我们医院1999年收治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就是在这里去世的。在一个病区的护士休息室里,卢宁讲起了这段陈年往事。他是因为卖血而感染的,来的时候已是晚期。最初,妻子还在身边陪伴着他,可是后来妻子也离开了医院,只有医护人员照顾,就连死的时候都没有见到亲人。那是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当时的医务科长把他的遗体抬上了去火化的汽车

如今,14年过去了,卢宁接诊了很多这样的艾滋病患者,这个过程中她也欣喜地看到了艾滋病病人境遇的变化。现在治疗的办法多了,国家的政策好,病人和家属对艾滋病更加了解了,心态也就平和了许多,能坦然面对。不像当初,亲人都嫌弃,把病人扔在医院就不管了。卢宁说,现在家长、亲人陪在病患身边的很常见,甚至有一个患者在患病后,妻子不但没有离他而去,还四处举债一心一意为他治疗,在这个妻子的照顾和关爱下,那个患者病情也好的很快,不久就出院了。看到这样的妻子,我们都很受感动。其实一个疾病从发现到认知都是有过程的,就像当年丙肝刚被人们发现时,很多人也都恐惧,现在大家都能正确看待了。艾滋病的传染性其实远不及乙肝丙肝,所以,我相信有一天人们也能宽容地接纳艾滋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7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