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系列之二广州恐艾一族网上现身
5年来广州打工,在一间广告公司任职,有一个漂亮温柔的女朋友在武汉上学,生活原本过得充实富足。“我不该到深圳去换工作的,这次我是真的‘中招’了。”面对记者,他“悔不当初”。他的HIV检测结果是阴性,可是他认定自己已经患了病,不过是“还没有验出来而已”。
一夜情后遍打全国专家电话
阿磊回忆起第一次“恐艾”经历:当时,他到深圳才19天,就和一个朋友的朋友发生了性关系,没有采取安全措施。第二天,就出现了念珠菌感染。一个月后,开始出现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后来竟无端端地自愈了。他越想越不对劲,上网一查,发现全是艾滋病急性期的特征。惊恐中,又发现自己舌头变白,更加相信自己患上了艾滋病。
随后,他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测出是阴性,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处于艾滋病的窗口期(指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液中可以检测出抗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因此未能验出。跟他发生一夜情的那位女士也被他诳去做了检验,结果为阴性,基本排除了患病的可能性。即使如此,阿磊仍疯狂地一路从深圳到广州,寻找各地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他通过各种途径把全国疾控中心的电话、各大传染病医院专家的电话都打遍了,大家都说像他这种情况已经能99.9%的机会排除。可是他偏偏认为自己就是那不幸的0.1%,于是每晚睡不着觉,每天抽两包烟,再也无法正常工作,满脑子都是艾滋病的信息。
酒后按摩再陷恐艾漩涡
阿磊好不容易熬过了三个月,终于在意识上基本“脱艾”,但是刚满时间,他在酒后经不起朋友的游说,光顾了一家按摩中心,享受了一次特殊服务。“后来我调查发现她是艾滋病人,我这次真的麻烦了。”他原本平静的情绪又开始激动起来。阿磊说按摩女为他“推油”后的一周,他开始发高烧、头痛,而且头痛的症状持续了一个多月,即使到昨天,他还隐隐作痛。他明查暗访,发现那个按摩女在一周后就辞职了,她的同事说她是个艾滋病人。“我被按摩的时候有点迷糊,不知道她有没有做手脚。”
阿磊认定这个按摩女是病人并一心报复社会,因此急得马上跑到疾控检测,但是结果还是阴性。他数着数:“三周检查排除85%,四周98%,六周99%。”昨天是第四周最后一天,他特意跑到市第八人民医院做检查。最近他经常往医院的“红丝带之家”跑,帮助义工人员给住院的病人送汤水。他说:“等自己病发住院了就可以跟病人水到渠成地打交道,现在先搞好关系。”
QQ群上集体“防恐”
阿磊说他加入了5个“防恐”QQ群,跟无数“恐友”们交流经验。他介绍说网上的人大多是高学历者,有过高危行为后,上网查资料,并根据症状“对号入座”。有个朋友两年查了40多次,还是不能相信结果。这些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比较聪明,见多识广,不会简单相信医生的几句话。反过来说,他们明明错误的观念也很难扭转。他说现在自己是“恐星”,属于“元老级别”,会给初来者“上课”。
“其实我很后悔,明明熬过了三个月,一次按摩又令自己重新惊恐。虽然有上次的经验,知道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吓唬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害怕。”阿磊表示,幸好女朋友一直不离不弃,在身旁默默鼓励他,所以他决定只要这次证明没事,他会马上结婚。“杀了我也不会有下一次!”他发誓。
案例1:带血纸巾碰到带倒刺的脚趾
问:昨晚去路边吃烧烤,在我身边有三个看上去应该是妓女的女子也在吃,突然其中一个小姐流鼻血,她拿了张纸巾擦了鼻血然后就丢在地上。大概一分钟后,那纸巾因风吹到我的脚趾上,当时我穿拖鞋,脚趾上还有一个红肿的倒刺。如果那小姐有艾滋,我会感染吗?
蔡医生解答:HIV不会间接传染。即使是她的血滴到你的脚上,也必须有一个深到真皮的伤口才有可能感染,但几率也非常低。
案例2:手背有伤递硬币
问:在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员退钱时给了两个硬币,托在手心让客人自己拿,可是收银员手背上有伤口,刚涂有碘酒不久。手心无伤,可手指缝会否破损流血?如感染HIV,手缝的血液的病毒会渗透至手指甲里面的细微黏膜而进入身体吗?
蔡医生解答:手上皮肤完好无缺,皮肤是最好的完整屏障,即使捧着艾滋病人的血滴,也不会感染。
(注:解答专家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一科主任蔡卫平)
上图:每次进病房之前,护士都要戴上双层手套。
新快报记者李小萌/摄
新闻背景:恐艾者云集网上
明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传染病专家近日向记者透露,虽然经过多年的宣传,市民对艾滋病已经具备一定认识,但还有大量的人对它一知半解,于是恐艾一族应运而生,恐艾情绪蔓延。
传染病专家说,自1998年开始用抗病毒疗法以后,号称20世纪“世纪瘟疫”、“世纪绝症”的艾滋病正逐渐转化为慢性疾病,现在只要坚持长期治疗、终身吃药就能有长期生存下去的可能。不过由于观念落后,对疾病过于恐惧应运而生的恐艾一族却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过偶尔的高危行为,然后疑神疑鬼,明明知道感染的几率很低,还是无法安心工作。“恐友”们成立了QQ群,互相切磋“防恐”经验,而作为广州市专业传染病院的市八人民医院,网上诊室更是人气高涨,不少人不停发帖,成为“常客”。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