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艾滋病实为美洲锥虫病
近来,多家媒体报道了“新型艾滋病”威胁美洲的消息,称目前美洲大陆已有约800万人感染此病。这条信息引发公众不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近日对该病进行了详细解释。专家说,“新型艾滋病”实为美洲锥虫病,我国尚无感染病例报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教授说,美洲锥虫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热带寄生虫病。其主要流行于中美洲和南美洲,该病在临床上可引起心脏、消化道及外周神经系统改变,病死率较高。
虽然该病多发生于美洲局部地区,但由于近年全球经济一体化,人口流动频率增加等原因,目前这一疾病正在向世界各地扩散,如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地区,需要引起全球高度警惕。
对比艾滋病和美洲锥虫病的区别,周晓农说,在传染途径方面,艾滋病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不需要媒介,譬如昆虫。而美洲锥虫病主要是通过锥蝽(俗称“臭虫”)向人传播。在病原和致病机理方面,艾滋病的病原是病毒,病理是患者的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致死;而美洲锥虫病的病原锥虫是一种“原虫”,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已掌握的致病机理主要是,病原入侵后引发自身抗体而影响心脏、肠道等脏器。在治疗方面,艾滋病发病后如果不治疗,其死亡率几乎为100%;但美洲锥虫病并非都有病症,且可以治愈。
专家说,我国尚无美洲锥虫病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仍为非流行区。该病的主要预防手段有3种:其一,改善居住条件和房屋结构,如在建筑物的墙面涂敷石灰等涂料,或室内喷洒杀虫剂,可防止锥蝽在室内滋生和栖息。其二,旅游者应避免在简陋居所睡眠,可使用蚊帐或杀虫剂。其三,为避免输血传播,血库应进行血液的克氏锥虫血清学检查,亦可在输血前24小时于血液内加入14000的龙胆紫以杀灭锥虫。郑灵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