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地理第14期 关注艾滋病
点击收听,全长20分钟
听众朋友大家好,环球地理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各位的收听,我是主持人,李默。
12月1日是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注妇女、抗击艾滋”,世界艾滋病患者中有一半是妇女,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女性患者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一半以上。所以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的含义是提醒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艾滋病对妇女的影响,动员广大妇女行动起来,与全社会一道共同抗击艾滋病,减轻艾滋病对妇女的威胁。
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是 1988年12月1日,1988年,来自148个国家的卫生部部长齐聚英国伦敦,共同讨论艾滋病防治策略。这次大会发布了“艾滋病防治伦敦宣言”。该宣言强调教育、免费信息、经验交换、保护人权和人格的必要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希望设定一个年度的世界艾滋病日。
设立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是;第一、让人们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知道,防治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HIV 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己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HIV 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第四、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订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唤起民众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艾滋病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恶劣的瘟疫,它不会破格照顾任何人,不管你是什么种族、年龄多大都有可能被它缠上。艾滋病发病后,病死率几乎为100%,多数病人活不到2年。人类对艾滋病的免疫机制还缺乏透彻的了解,艾滋病是能够控制和预防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2004年7月6日,联合国发表了《2004年度全球艾滋病报告》,向人们发出了严重警告:全球艾滋病仍在迅速发展蔓延,目前全球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已从2001年的3500万增加到2003年的3800万。去年又有5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有300万人死亡,是自从1981年艾滋病发现以来,一年中增加最多的。
艾滋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同一国家内的分布和蔓延也有很大不同。非洲撒哈拉以南是艾滋病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只有全球人口的10%,却有全球2/3的艾滋病感染者,约2500万人。去年有300人感染艾滋病,22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4。南部非洲的所有七个国家,蔓延率都超过17%,博茨瓦纳和斯威士兰甚至高达35%。西非情况稍好,都在10%以下。东非和中部非洲如乌干达蔓延率还有所下降。
亚洲的情况不甚理想,艾滋病发展得也很快,特别是在中国、印尼和越南。该地区去年有110万人感染艾滋病,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740万。印度是南部非洲以外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国家,有510万人。报告指出,如果亚洲国家对吸毒者和性交易者等高危险人群不加以防范,艾滋病将会蔓延得更快。由于该地区占世界人口的60%,因此艾滋病的快速蔓延对全球的影响非常严重。
在东欧和中亚地区,艾滋病也在蔓延。1995年,该地区只有16万艾滋病感染者,现在已经增加到130万,而且8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俄国、乌克兰、拉脱维亚和爱斯托尼亚是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国家。拉美国家有艾滋病感染者160万,加勒比国家有43万,其中海地的情况最严重,蔓延率达到5.6%,是非洲以外最高的。
在发达国家,艾滋病的情况要好得多,虽然那里也有160万艾滋病感染者,但他们大多数人都能得到治疗。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存活率比其他地区的艾滋病感染者要高得多。不过,在美国和西欧,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也在增加。美国从2001年的90万,增加到去年的95万,其中一半新感染者是非裔美国人。西欧的感染者也从2001年的54万,增加到去年的58万。
艾滋病的由来和它的致病机理
1981年6月,美国洛杉矶发现5名年轻男性,因罹患少见的肺囊肺炎而死亡;几乎同时,纽约也发现20名因少见的卡波西式肉瘤去世的年轻男性。后来经美国国立疾病管制局研究并证实:他们均死于一种免疫系统机能丧失的同一类症候群,并于1982年将这种疾病正式命名为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简称为AIDS。
艾滋病是从英文AIDS的发音翻译过来的。“后天”的意思是,这个病不是与生俱来的;“免疫缺乏”的意思是,艾滋病会破坏您的免疫系统。所谓免疫系统,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抵抗力,会保护您免于病菌的感染。免疫系统里的白血球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攻击入侵到体内来的的病毒、细菌,让您免于生病。就像一个国家没有军队保卫一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免疫系统,很容易就会受到外来病菌的侵犯而死亡。“症候群”的意思是,发病后的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艾滋病人会变得很虚弱而死于一般人不会得到的感染疾病。这些疾病随时在等待“机会”去侵犯、然后杀死一个身体已经被艾滋病毒破坏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伺机性感染”。
伺机性感染”包括很多,像是肺囊胞虫、肺结核菌、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都是。避免伺机性感染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艾滋病人死亡最直接的主因,艾滋病毒不会让您致死,它只是让您虚弱,然后让肺囊胞虫或肺结核菌趁机把您杀掉。只要避免伺机性感染,并且让自己的身体状况维持在健康良好的状态,仍有活命的机会。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疾病。感染上病毒后,它会进入您的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里,躲在里面长达十多年以上而不引起任何症状,这段期间就叫做“潜伏期”,最后它会破坏掉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T4淋巴球。在这之前,带原者也许不会发病成为艾滋病患者,但是病毒还是会在体内繁殖,也会经由“不安全的性行为”、“共享针头”、或是“怀孕”而传染给别人或自己的胎儿。
[歌曲《生如夏花》]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呈阳性反应,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称带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很长的潜伏期中,感染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统仍在继续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坏,到免疫系统功能再也不能维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时,多种对正常人不会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会使患者发生条件性感染,引起脑、肺、胃肠道和其他部位的病变及症状。一些恶性肿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极度低下而产生。艾滋病人的症状因为发生条件性感染的内脏和发生肿瘤的部位不同,表现为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所以,艾滋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
三条主要感染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在全世界感染HIV的成人中,通过性接触感染的占75%-85%。
艾滋病的第二条传播途径是由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针管是最容易传播艾滋病的;有血液接触的医疗器械或理发和美容工具,如穿耳孔针、纹身针和针灸针,也都可能把HIV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
艾滋病的第三条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母亲若患有艾滋病或是HIV感染者,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她们的婴儿将有30%感染上HIV,这些受感染的婴儿大部分将在5年之内死亡。
预防艾滋病常识
艾滋病是可怕的,但是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手段,艾滋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五到十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3年内死亡。
■ 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鸡尾酒疗法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了20年,尽管全世界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攻克这个头号恶魔,但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缓慢,仍未能研制出效果可靠的疫苗。
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博士是研究艾滋病的专家,他于1996年推出了“鸡尾酒疗法” 所谓鸡尾酒疗法,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的混合疗法,通常是将三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去治疗艾滋病。这种疗法可以降低HIV的抗药性,阻止它在人体内的繁殖,使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有机会修复,以此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在临床实验中,何大一以蛋白质酶抑制剂混合多种抗艾滋病药物,给9名艾滋病初期患者服用。结果,这些患者血液中的HIV数量锐减。“鸡尾酒疗法”1996年起在世界各地推广,显著降低了HIV感染者的死亡率。仅1997上半年,美国的艾滋病死亡人数就比1996年同期减少了近1万人。
“鸡尾酒疗法”还不能完全治愈艾滋病,它主要是对那些感染HIV3个月以内的患者有显著疗效;另一方面,它存在药物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问题,一年2万美元的治疗费,是绝大多数HIV感染者无法支付的。因此,他明确指出,1996年的科研突破并不表明艾滋病已可治愈,“虽然HIV已被打击得摇摇欲坠,但这个顽敌还未被彻底打倒。”
很多人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但是大家都认为艾滋病还是一个离自己很远的疾病,其实艾滋病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注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就可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以及有利于全社会的安定。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你我的参与。
好了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你的收听,欢迎你在明天早上9:40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请点击国际在线-环球风情频道。如果你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者想参与到我们节目中来,请给我们写电子邮件,我们的邮件地址是:worldhorizons@chinabroadcast.cn,同时你也可以登陆到国际在线的论坛,参与网友间的讨论,论坛的地址是:bbs.chinabroadcast.cn,我是主持人李默,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