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愿为艾滋病人打开一扇窗

发布日期:2014-11-13 21:38:06 浏览次数:1600

2012/12/2 11:10:43来源:东方网作者:

中国家家网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消息:12月2日消息:“艾滋病”这个话题,随着近年来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普通民众那里不再神秘莫测。

也许,你可以轻松说出它的病毒名称HIV,也知道它的英文全称AIDS,还能列举出三种传播途径。

但你了解艾滋病人吗?你敢和他们交朋友吗?你敢拥抱他们吗?这个社会真的比以前更尊重艾滋病人了吗?

每个人对此都有不一样的答案。

在上海,正有一群年轻人,为了这个社会更加了解艾滋病人,而不懈努力奔走着。

在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记者走近了他们:上海青艾。

“想为这个人群做点事”

11月24日,冬日里的上海洒满阳光。福州路大众书局,一场小规模的艾滋病论坛正在举行。“艾,请听我说”。这句轻叹似的论坛主题,吸引了前来购书的人们驻足旁听。

这场论坛由上海青艾举办,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系列活动之一。青艾中心的负责人卜佳青,作为防艾志愿者也坐到了嘉宾的位置,与滑稽演员、富贵嫂扮演者刘敏,上海临床公共卫生中心医生齐唐凯一起,畅谈自己和艾滋病有关的故事。从台下望上去,身着正装的卜佳青一脸严肃,显得很老成,一点也不像才毕业两年的样子。而他讲的故事,也略显沉重。上海某区一位16岁的少年感染了艾滋病,告诉父母后,父亲竟然狠狠地说:“宁可你得的是白血病,也不要是艾滋病!”随之把儿子赶出家门。虽然在多方努力下,这位少年最终还是回到了家里,但这个就发生在去年的真实案例,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全国去年死于艾滋病的患者有一万多人,很多是因为恐惧艾滋病的歧视,不敢就医,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论坛上,一位感染者老夏现身说法,他在五年前感染了艾滋病,经过治疗后,现在还能在村里做做泥瓦匠,干的是体力活。“虽然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总体程度不够乐观。”

年仅20多岁的卜佳青,几年前因为一个朋友感染了艾滋病,开始对这个传言中的“世纪绝症”特别关注,“希望能为这个特殊的病患群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2008年4月,因为全球基金的一个项目,他和他的团队在静安区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了防艾工作。2010年,上海静安区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正式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简称“上海青艾”,成为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民政注册成功的以MSM人群(男男性行为接触者人群)防艾为主的民间防艾组织。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