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念珠菌病
【疾病概述】
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黏膜念珠菌病。可累及男女两性,男性中表现为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好发于包皮过长者;而女性中表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好发于育龄妇女,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
【生殖器念珠菌病病因与发病机制】
生殖器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占85%~9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偶尔高里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和酿酒酵母菌也可引起生殖器念珠菌病。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发病的内因,念珠菌的毒力或致病性是外因。念珠菌、阴道菌群和阴道防御机制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不同的临床表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易感因素包括:①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②妊娠;③应用高雌激素含量的口服避孕药;④糖尿病;⑤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HIV感染;⑥其他:穿着紧身不透气内裤、阴道灌洗等。在男性中,长期激素代谢的改变、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都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引起包皮龟头部位的念珠菌感染。
【生殖器念珠菌病诊断要点】
诊断标准
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症状:外阴瘙痒或刺激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加;
(2)体征:外阴潮红肿胀,散在抓痕或表皮剥脱,慢性感染者外阴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阴道黏膜充血、红肿或糜烂,阴道分泌物呈奶酪样凝块或豆渣样。
(3)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查可见假菌丝或芽生孢子阳性;念珠菌培养阳性。对有典型外阴阴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作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诊断;对同时还具备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指标的患者可作出明确诊断。对有典型外阴阴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作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诊断;对同时还具备实验室检查中任何一项指标的患者可作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细菌性阴道病无外阴炎的刺激症状或体征,阴道分泌物为稀薄而均匀一致的灰白色,常伴鱼腥样气味,胺试验阳性,阴道分泌物pH值>4.5,镜检线索细胞阳性。
2.滴虫性阴道炎可有外阴瘙痒或刺激症状,分泌物亦可有异味。但阴道分泌物呈黄色泡沫状,阴道分泌物pH值>5.0,湿片镜检可见到活动的滴虫。
3.外阴皮肤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还需与有外阴瘙痒或刺激症状的湿疹、神经性皮炎、外阴瘙痒症、扁平苔癣等皮肤病进行鉴别。这些皮肤病仅有外阴瘙痒和(或)外阴炎的症状和体征,无阴道炎表现,阴道分泌物做真菌镜检或培养为阴性。
4.其他如包皮龟头炎。
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或包皮龟头部分泌物及皮屑做盐水湿片或10%氢氧化钾湿片或革兰染色涂片,镜下观察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可作出诊断。三种方法中,10%氢氧化钾湿片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在有症状VVC中最高可达85%。
2.真菌培养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做念珠菌培养和鉴定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①临床症状提示为VVC而镜检阴性时;②采用经验性治疗无并发症VVC失败时;③准备对有并发症VVC做长期抑制性抗真菌治疗前。
临床表现
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1)主要症状有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阴道内疼痛或刺激感,和浅表性性交痛。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几乎见于所有有症状患者,轻重不一。典型的阴道分泌物为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但也可呈水样或均匀黏稠状。
(2)体格检查可见外阴潮红水肿,散在抓痕或表皮剥脱,慢性感染者外阴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阴道黏膜充血,红肿或糜烂,阴道内有白色凝乳状或豆渣样分泌物,阴道壁附着有白色薄膜状物。阴道分泌物pH值一般正常。VVC的症状每年复发4次或4次以上,并经病原学证实,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约有5%的VVC患者可发展成RVVC。目前根据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因素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将VVC分为无并发症与有并发症两大类。无并发症VVC是指偶发的VVC,病情为轻至中度,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机体的免疫状况良好,对常规抗真菌治疗有效,该类占90%~95%。有并发症的VVC是指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症状较严重,可由白色念珠菌之外的其他念珠菌引起,常伴有糖尿病、免疫抑制或妊娠等。
2.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包皮及龟头出现弥漫性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处有红色小丘疹或白色奶酪样斑片,尿道口舟状窝受累时可出现尿频、尿痛。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包皮干裂、纤维化和龟头组织硬化性改变。
【生殖器念珠菌病治疗概述】
【治疗原则】对有外阴阴道炎症状且显微镜检查或真菌培养阳性者需要进行治疗。对念珠菌培养阳性但无症状者不需治疗。
【生殖器念珠菌病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特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肠道感染:肠道邻近部位的念珠菌侵入阴道;②性接触传播;③间接感染:通过污染了念珠菌的物品,如内裤、浴巾、浴盆等可发生间接传播,造成感染。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