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黄帝内经中痹证的病因病机

发布日期:2014-10-24 12:35:33 浏览次数:1596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1),寒气胜者为痛痹(2),湿气胜者为著痹(3)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4)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注释】

(1)行痹:以关节酸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也称为风痹

(2)痛痹: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也称寒痹

(3)著(zhu)痹: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也称湿痹

(4)舍:居留潜藏的意思。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痹证是怎样产生的?岐伯答道: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侵犯人体就会产生痹证。其中风气偏胜的为行痹,寒气偏胜的为痛痹,湿气偏胜的为著痹。

黄帝问道:痹证又可分为五种,都有哪些?岐伯说:冬季感受风寒湿邪所患的痹证叫骨痹,春季感受风寒湿邪所患的痹证叫筋痹,夏季感受风寒湿邪所患的痹证叫脉痹,长夏季节感受风寒湿邪所患的痹证叫肌痹,秋季感受风寒湿邪所患的痹证叫皮痹。

黄帝说:痹证的病邪潜藏在五脏六腑,是什么原因使它这样的呢?岐伯说:五脏都有与之相合的五体,五体痹日久不愈,内传于所合之脏,就成为五脏痹。如骨痹不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就内传于肾;筋痹不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就内传于肝;脉痹不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就内传于心;肌痹不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就内传于脾;皮痹不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就内传于肺。所以说五脏痹,是五脏在各自所主的时令中,重复感受风寒湿邪而形成的。

【按语】

本节主要论述了痹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以及五脏痹的传变。

痹证产生的机制主要与偏胜邪气的性质有关,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人体,根据邪气本身的性质不同导致人体产生行痹、痛痹、著痹的不同痹证。但风寒湿邪之所以能侵袭人体,必有一定的内因。《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说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是五体痹发生的内在因素。痹证种类繁多,《内经》中论述痹证的种类总共有五十余种。若从辨证方面进行分类,有以病因命名的风痹、寒痹、热痹;以证候特征命名的行痹、痛痹、著痹、周痹、众痹、挛痹、久痹、大痹、暴痹、远痹、厥痹;以发病肢体组织命名的皮痹、肉痹、筋痹、脉痹、骨痹、血痹;以十二经脉分布区域并结合发病时间命名的孟春痹、仲春痹、季春痹等;以脏腑命名的心痹、肺痹、肝痹、脾痹、肾痹和肠痹、胞痹等。其中五脏痹是由五体痹发展而成,张志聪说:是以在脏腑经俞诸痹,留而不已,亦进益于内,而为脏腑之痹矣。一般而言,痹初发为体痹,体痹日久不愈向内传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故变为脏腑痹。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