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腹股沟滑动性疝

发布日期:2014-10-20 19:49:04 浏览次数:1595

【概述】

滑出的脏器右侧常见为盲肠,左侧则为乙状结肠。盲肠或乙状结肠的浆膜层构成疝囊的后壁,并向两侧返折构成疝囊的两侧和前壁。有时滑出的脏器为膀胱。

【治疗措施】

均应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先游离、回纳滑出的脏器,重新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再作高全结扎和疝修补术。

1.疝囊成形和高位结扎

(1)Bevan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但只适用于较小的滑动性疝,如盲肠滑出。具体步骤是切开疝囊后沿盲肠边缘2cm处弧形切开腹膜,切缘两端必须到达疝囊颈处,以保证在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后可行高位结扎。仔细游离盲肠到内环水平,避免误伤系膜血管和精索血管。至此,可回纳滑出的盲肠,把腹膜弧形切缘的两端对合靠拢作纵行缝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疝囊以作高位结扎。

(1)沿盲肠边缘1~2cm处弧形切开腹膜

(2)游离盲肠后壁达内环水平

(3)将腹膜弧形切缘作纵行缝合

(4)回纳盲肠后高位结扎疝囊

(2)La Roque法:适用较大的滑动性疝,如滑出的肠管较长如乙状结肠,此法较为可靠。具体步骤是切开疝囊前壁,游离肠管的后侧直达内环处,如滑出肠管较长,游离时须注意不可误伤其系膜血管。再在内环上方3cm处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注意不可损伤髂腹下神经,切开腹膜,经内环回纳游离的滑出肠管并从腹部切口提出,原肠管后侧游离面即翻转到前面,疝囊切口与腹膜切口之间的壁层腹膜亦随之翻出,剪除多余的疝囊,使其残余切缘恰能对拢缝合,覆盖肠管的游离面构成系膜后面的浆膜层、回纳肠管。最后,缝合腹膜切口。

【临床表现】

滑动性疝并不多见,也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易在手术前作出诊断,但基于滑动性疝结构上的特点,不易完全回纳,故常表现为难复性疝。凡年老、 肥胖 、病史较长的患者,疝块不易回纳,或只能部分回纳,应想到滑动性疝的可能。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