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 警惕婴幼儿肠套叠
护士为新生儿喂奶
广医四院儿科专家提醒,预防儿科疾病重在细心的观察
陈女士有一个5个月大的男孩,平时没什么特殊的症状,这两天却常常哭闹,一开始陈女士以为是小孩肚子饿了或者衣着不舒服,但后来发现,喂奶后小孩仍旧哭闹不止。这样不明原因的哭闹引起了陈女士家人的重视,于是带着小孩到儿科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小孩的哭闹的原因竟然是肠套叠。
婴幼儿肠套叠几率高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是一种婴幼儿特有的疾病,通常发生于1岁以下小儿。最近,由于早晚温差大,冷空气多,细菌、病毒比较活跃,加上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得肠套叠的机率较高。
郑菊映主任说,婴幼儿发生肠套叠如果处理不及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就会导致肠子的血液循环不通畅,出现血便,甚至导致肠子坏死,最后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的肠子。
防止病情向重症发展
据了解,从广医四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情况看,目前尚未有一例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家长都很重视,就医比较及时,来到这里后我们也及时通过灌肠进行处理,患儿的情况恢复较好。”郑菊映主任说。
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郑菊映主任有自己的看法,“儿科的病人比较特殊,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多时候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的悉心观察和询问。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尤其要准确检查小孩的问题所在,并及时给予对症的治疗。”
“儿科成立至今遇到不少重症的患儿,我们也对很多重症的患儿给予了及时的抢救,但我认为,一个医生的水平不仅体现在能抢救多少重症患者,同时还体现在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能够有预见性,及时进行处理,不让患者的病情往重症发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像小孩的肠套叠、败血症等,如果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但如果发现、处理不及时,患者就会发展成重症、危重症。”郑菊映主任一向强调的是要多观察病人,尤其是对于一些有重症倾向的患者,更要严密监视,并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病情向重症发展。
家长要留心孩子异况
小孩身体机能不够健全,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郑菊映主任提醒,除了儿科医生,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对于小孩的任何反应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带小孩到医院检查。以肠套叠为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拒奶、反复呕吐、阵发性哭闹以及果酱样血便等情况时,就要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就诊,否则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肠穿孔、肠坏死。
除此之外,幼儿急疹在儿科中也很普遍。幼儿急疹又称烧疹,是常见于婴幼儿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特征为高热3~4天,然后骤然退热并出现皮疹,一般24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2~3天内全部消失,常见于出生6个月至1岁以内的宝宝,四季均可发,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郑菊映主任说,“有无出疹是幼儿急疹的重要诊断依据。发烧有时候是孩子发病过程中的表现,发生幼儿急疹时,家长不用过于惊慌,更不要滥用药物,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
撰文本报记者貌信玲赵楚銮图片由医院提供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