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出血介绍首页
病因不同致病到发病的时间间隔各有差异如肝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动脉瘤破裂后很快出现胆道出血损伤引起的胆道出血受伤至发病的时间约1天~2年一般为4周
疼痛黄疸及胃肠道出血是本病典型的三联征Granl等报告一组病例有胆绞痛者80%大出血63%黄疸55%
①疼痛:肝内血肿增大牵拉Glisson包膜引起右上腹或中上腹钝痛并可向右肩部及背部放射胆道大出血时胆道内压力突然升高或胆道内有凝血块可引起胆管梗阻或括约肌痉挛而发生剧烈的胆绞痛
②胃肠道出血:疼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继而发生胃肠道出血出血量大时既有呕血又有便血;有的病例呕血中带有胆管枝状血块出血量较小者可仅有便血长期的大便隐性出血可引起明显的贫血胃肠出血时由于胆道内压力下降疼痛症状可以缓解
③黄疸:凝血块坏死的肝组织或结石等阻塞胆总管则发生黄疸黄疸程度深浅随胆总管是否完全阻塞而定由于胆总管阻塞胆囊可肿大此外胆道感染或胆道内血肿继发感染时尚有寒战发热及肝肿大等症状临床观察还发现胆道出血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每周期的间歇期一般5~14天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最长者达36年
根据典型的症状结合有腹部外伤史肝手术及肝胆疾病等病史一般来说诊断不会有困难然而文献中报告本病术前能够确诊者很少一般是经过一次至数次手术后始得诊断据认为本病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对本病认识不足
②在分析病情时忽视了外伤史或认为外伤史与胃肠道出血无关系
③胃肠道出血时经常考虑为溃疡病所致为确定有无溃疡常反复作GI检查因而延误了诊断;GI检查阴性时则误认为是应激性溃疡;出现黄疸时则又误认为是大量输血引起的血清性肝炎或溶血所致
④有手术史者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如易误认为术后应激性溃疡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或胃肠道损伤等
⑤本病出血量有一定限制而且有较长时间的间期也是易延误诊断的一个原因
胆道出血的病因(一)发病原因
胆道出血病因与发生率我国与欧美有显著差异我国绝大多数属于伴有胆石或蛔虫的肝内化脓性胆管炎;欧美则以肝损伤为主其次为肝动脉瘤和肿瘤同济医科大附属协和医院1960~1981年收治胆石症和胆道感染2403例统计其中胆道出血21例发生率为胆道病的0.9%胡以则收集国内1978~1985年部分文献对胆道出血340例进行分析感染性胆道出血[包括有胆石和(或)蛔虫者]329例(占96.7%)损伤性出血5例(1.6%)肝癌2例(0.6%)肝动脉瘤1例(0.3%)原因不明3例(0.9%)在感染性胆道出血329例中伴有胆石和蛔虫者279例占感染性出血的85%俞和济报道上消化道出血1224例其中胆道出血19例(1.55%)Sandblom收集的545例胆道出血其中损伤性出血260例(占48%)感染性出血(包括胆石症)208例(38%)肝动脉瘤出血40例(7%)肿瘤28例(5%)原因不明9例(1.7%)他指出感染性胆道出血几乎均来自东方如中国越南和朝鲜
1.肝内胆道出血
(1)化脓性肝胆管炎及肝胆管溃疡
(2)肝胆管结石
(3)胆道蛔虫
(4)肝损伤(包括肝外伤和医源性损伤)
(6)肝肿瘤
(7)肝动脉血管瘤
(8)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抗凝治疗后等)
2.肝外胆道出血
(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胆总管溃疡
(2)胆管结石
(3)胆道蛔虫
(4)手术后出血(胆总管切开壁出血T管压迫胆管壁溃烂各种胆肠吻合口出血逆行胆管造影后出血)
(5)急性出血性胆囊炎
(6)胆囊结石
(7)肝外胆系肿瘤(胆囊癌壶腹部周围癌胆囊良恶性肿瘤)
20世纪70年代以前胆石和蛔虫是我国导致胆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随着人们卫生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20余年来由此引起的胆道出血已显著减少胆石和蛔虫导致胆管炎炎症可腐蚀胆管壁及邻近血管胆管壁黏膜溃烂或肝内小血管破裂引起小出血如为肝动脉分支或静脉破裂则可引起大出血
(二)发病机制
各种情况的胆道出血与胆管和血管之间的特殊的解剖学关系有密切联系
1.肝外胆道出血
(1)黏膜下血管丛出血:肝外胆管的血液供给来自十二指肠后动脉十二指肠上动脉肝固有动脉胆囊动脉围绕着胆总管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从外层的血管丛穿入胆管壁在黏膜下形成血管丛因而在急性胆管炎时黏膜下血管丛充血扩张黏膜表面形成溃疡特别是有结石阻塞处或狭窄的上方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或在胆道手术探查胆道机械取石等情况下出血但此种出血量较少稍施压迫便可停止
(2)动脉分支出血:胆总管的血管走向是呈轴向的主要的血流从下向上约占62%在胆总管壁的3点钟和9点钟的位置处有2支较粗的动脉称为3点钟动脉和9点钟动脉;另外约有1/3的人有一门静脉后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紧贴胆总管的后壁上行汇入肝右动脉有的入其门静脉后动脉的管径较粗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特别是疾病的后期胆管黏膜上的溃疡发展至穿透胆管壁此时因炎症而扩张的动脉可被腐蚀而破溃发生胆道出血动脉血管与胆总管之间的沟通可能以血管胆管瘘或是首先形成一假性动脉瘤然后再破溃入胆总管胆总管探查时可发现胆总管后壁或后-侧壁的穿透性溃疡并有出血或血凝块来自肝总管部位的肝外胆管出血部位多是肝右动脉横过肝总管的后壁处正常情况下肝右动脉一般是紧贴着肝总管的后壁并向胆管施以一定的压迫当该部有急性炎症充血和胆管扩张时则更为明显胆管黏膜上的穿透性溃疡可以直接侵蚀胆管后的一段肝右动脉而致溃破出血此时多以肝右动脉胆瘘的形式出血
(3)国内较少见的肝动脉瘤破裂至胆管引起的出血则由于动脉瘤直接压迫胆管所致此时动脉壁多呈明显的粥样化改变也有报道早期胆囊癌并发出血者肝外的门静脉胆管瘘引起的出血则比较少见
2.肝内胆管出血 在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分支均包裹在汇管区Glisson鞘内各管道间的关系密切并且肝内胆管的分支稠密所以来源于肝内胆管出血的机会远远高于肝外胆道的出血胆道出血亦可继发于肝脏的外伤肝脏肿瘤的破溃出血可能是多处的或大面积的肝内胆管出血主要有3种病理类型:
(1)肝胆管溃疡型:胆管溃疡破溃到邻近的肝动脉支多见于化脓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等情况下此时动脉的破溃多为侧壁破口动脉的血流仍保持畅通破口处可向胆管内形成一假性动脉瘤再由动脉瘤壁破裂造成间歇性出血;亦可以动脉破口与胆管间形成肝动脉胆管瘘通过肝动脉注入造影剂时可直接显示肝内外胆管
(2)肝脓肿型:肝脓肿溃破到肝内胆管门静脉肝动脉此种情况发生在化脓性胆管炎的晚期局部的肝组织坏死结构破坏当有大面积的坏死时出血量可较大
(3)多发小胆管出血型:肝内弥漫性小胆管炎胆管周围炎多发性小脓肿时主要病变在汇管区有时在镜下才能看到区域间小叶胆管与小叶间静脉相沟通发生多个小胆管血管瘘多处的小胆管出血汇集成胆道大出血
3.外伤性的肝内胆管出血 可伴发于肝脏的中央型裂伤肝内血肿出血多继发于血肿的感染和压迫坏死所以常常不是发生于外伤的当时而是在数周甚至是数月之后此种情况更易出现在儿童病人儿童胸腹部受伤的机会多但常叙述不清医源性的出血见于PTCPTCD肝穿刺活检等是由于肝内胆管与肝动脉门静脉关系密切检查时直接穿通胆管与肝动脉之故尤其是反复多次穿刺这种情况相当常见不过大多数病人的出血会自行停止门静脉的压力较低虽然穿刺时穿破门静脉的机会更多但破口可自行封闭故来源于门静脉的出血较少在有胆道梗阻感染的情况下肝动脉的血流增加动脉性的胆管周围血管丛增生扩张汇管区内的肝动脉支增多管径增粗这些亦是穿刺置管时容易发生胆道出血的原因
4.手术后胆道出血 手术后胆道出血同样可以分为肝外胆管出血和肝内胆管出血二者的情况和手术前的胆道出血基本相同不过增加了手术中器械创伤的因素探查显露或进行肝内胆管取石时均可因损伤胆管的黏膜而造成出血有的在行开腹胆囊切除或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发生有的病人在术后24h出现血胆症有的则在数天或逆行性胆道造影之后出现病人多带有T形引流管故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判断术后的上消化道出血是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如应激性溃疡)还是来源于胆道手术后的肝外胆管出血可能与手术中胆管壁上的血管创伤或止血不彻底有关在肝门部进行肝胆或邻近器官手术时游离结扎或缝合时无意中损伤肝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后者腐蚀穿入胆管就形成胆管动脉瘘肝右动脉如在胆总管前切开胆总管时也可误伤常见的部位是胆总管的3点钟或9点钟动脉以及门静脉后动脉久置于胆总管内的T管亦可能压迫管壁致溃疡形成及出血胆肠吻合术后的胆道出血有时来势迅猛并且没有典型的胆道出血的临床症状胆管狭窄胆管癌手术置管引流后可发生胆道大量出血原因是强力扩张时部分撕裂病变处紧邻的肝动脉
胆道出血的检查方法1.胆道蛔虫症单纯的胆道蛔虫症多见于青少年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绞痛或呈钻顶样痛少数患者采取膝胸卧位时疼痛可有所减轻疼痛常阵发性发作缓解期与常人一样可毫无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呕吐甚至有呕吐出胆汁者也有呕吐出蛔虫者疼痛发作期症状虽很重但腹部常缺乏体征这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如行B超检查有时在胆管内可发现虫体影像一般而言根据疼痛特点及B超检查本病的确诊率可达90%以上
2.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体检发现腹肌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与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平片可发现隔下游离气体结合既往有溃疡史等诊断不难确定
3.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少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剑突下剧痛且疼痛可向左上腹和右上腹放射严重者常有烦躁不安冷汗有恐惧感或濒死感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深而宽的Q波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改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等对诊断极有帮助
4.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有食欲减退乏力及低热等前驱症状黄疸出现快逐渐加深约1~2周达到高峰多伴有肝脏肿大和压痛B超检查可排除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表现仅见肝脏稍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密集等一般征象血清酶学检查常有ALTAST显著升高多数患者可检查出肝炎的病毒标志物
5.胰头癌胰头癌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一般较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上腹部疼痛多与体位有关平卧位时疼痛加重而身体前倾时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曲扩大移位及胃肠受压等征象B超胰管造影(ECP)及CT或MRI等检查均可发现胰头部的肿块影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