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成隐形杀手
因为患了病毒性感冒,40岁的刘先生去药店一口气买来退热、止咳、消炎等好几种感冒药。然而连续两周吃下来,家人发现,刘先生的“脸色”不对劲了,赶紧让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化验肝功时发现,刘先生的转氨酶已经达到了400多,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最后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俗称“药肝”,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药肝”既可能是按医嘱合理服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是没按剂量、疗程服药而引起的肝损伤。
据哈医大二院感染科一病房主任李树臣教授介绍,近些年,由于乱用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逐年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占急性肝炎患者的10%,占暴发性肝炎患者的12.2%。药物性肝损伤可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
除了中草药,老年人盲目服用补药、保健品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据省医院感染科赵宏伟主任介绍,市面上的一些保健品成分不明,往往还添加了一些药物成分,吃了这样的保健品无疑会增加健康隐患。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本身就需要服用各种药物,如果过度“保健”,也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使得肝脏不断受到损伤。特别是原本就患有肝病的人,更不宜服用补药和保健品。
此外,一些爱美女性为了追求“迅速瘦身”的减肥效果,盲目服用减肥药,导致肝脏损伤的病人也不在少数。据了解,减肥药中往往含有干扰脂肪代谢的成分,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直接对肝有毒性作用,造成药物性肝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最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爆发性肝衰竭等更危险的疾病。
据李树臣介绍,目前市面上的药品和保健品超过30000种,加上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人所接触的化学物质有60000种之多,而已知的能引起肝脏损伤的中药和西药超过1100种,其中,抗生素、解热镇痛剂、化疗药、中药、抗癌剂、抗结核药这六大类药物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肝”。此外,一些消化病药物、心血管疾病药物、降血脂药物等也能导致肝损伤。
专家提醒,患者在服药时,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超量服用和长期服用。同时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能,仔细观察原有病症有无变化。一旦出现乏力、恶心、呕吐、厌食、黄疸、发热、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尽快就诊。
在不少人看来,与西药相比,中草药较“温和”,不会引起肝肾方面的损伤,实际上并非所有的中草药都是安全的。
25岁的小李患“牛皮癣”好几年了,多地求医问诊也没见好转。一次,他看到一则专业治疗“牛皮癣”的广告,赶紧找到广告中的那家医院,开了不少中药。可是回家喝了一段时间后,小李不但觉得浑身疲乏,还出现了黄疸,到医院一查竟是患上了药物性肝炎。
专家说,肝脏是药物进行代谢、转化的重要场所,因此是最容易受到药物影响的器官。一旦服用了不安全的药物或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规范,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必然是肝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草药也不例外。
据了解,常见的损伤肝脏的中草药包括小柴胡汤、金不换、雷公藤、黄药子、苍耳子、苦楝子、艾叶、蓖麻子等。专家建议,患者在选择中药时,最好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服用,切忌不经医嘱擅自搭配中药,更不可迷信民间的偏方。
据介绍,药物性肝炎大多有1-2周或更长时间的潜伏期,具体表现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有以肝细胞损害为主者,表现为疲乏、尿黄、肝区不适等;有以胆汁淤积为主者,表现为皮肤、小便黄染,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生活中,避免药物性肝炎最好的方式就是少用药、慎用药。尽量避免应用有肝损伤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避免超剂量服药和疗程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注意原有疾病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避免各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服药、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服药、饮酒后服药、与苯巴比妥或氯丙嗪类药物同时服用等。(记者 霍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