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干掉地球上的弱智渣滓们
芬兰高中生根据“进化论”杀人:我要干掉地球上的弱智渣滓们http://qnck.cyol.com 本报特约记者陶蹊 2007-11-17 13:38 中青报订阅
11月7日,位于芬兰南部城镇图苏拉的一所中学发生枪击血案:一名18岁男生持枪打死包括校长在内的8人后自杀身亡,另有12人受伤。如此惨案发生在芬兰这样一个社会治安良好的国家,不仅令芬兰人感到震惊,也震动了国际社会。随着警方调查的展开,凶手作案匪夷所思的动机逐渐显露出来。
1.寂静校园内突然枪声大作
11月7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17岁的若尼·阿尔托宁和努尔米·萨梅利,坐在教学楼走廊内的一个长椅上,等待上课的铃声。两人都是芬兰约凯拉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坐在长椅上继续聊天。
突然,教学楼内的广播响了,传出了女校长海伦娜·卡尔米的声音:“赶快进教室,锁上门,躲起来!”
对于校长发出的这个警告,阿尔托宁和萨梅利听得很真切,但他们认为,那是校长开的一个“玩笑”,决定不去理会。此时,走廊里出现了一个人影,慢慢向他们走来。阿尔托宁和萨梅利瞟了那人一眼,认出他是该校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佩卡-埃里克·奥维宁。
“他不慌不忙、慢慢向我们走来,我们也没怎么注意他,”阿尔托宁回忆说,“在距离我们大约两米的地方,他停下来,盯着我们看。然后,他抬起胳膊,用手中的枪对准了我,然后开火。”
万幸的是,阿尔托宁并没有被子弹击中。他不顾一切,撒腿就跑,先是躲进了教职员工办公室,后来又和一位老师一同冲出学校。
在随后的20分钟内,约凯拉中学校园内枪声大作:奥维宁一共发射了69颗子弹,打死了8人,打伤了12人,并将其中的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他打死的第一个人,就是阿尔托宁的好朋友萨梅利。
枪声平息一个半小时后,警察在学校小卖部的卫生间内找到了仍有气息的奥维宁,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急救。8小时后,奥维宁因伤重不治身亡。
仅有不到600万人口的芬兰地处北欧,是世界上犯罪率较低的国家之一。2006年,芬兰全国杀人案件总数为111宗,发案率远远低于美国(2006年,美国总人口约3亿,共发生17034宗杀人案),其他刑事案件的发案率也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约凯拉中学的枪击惨案发生后,许多人极度震惊。“我们曾坚信,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这里。它可能发生在美国,也可能发生在英国,但不会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很明显,我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犯罪学专家耶日·萨内基感慨道。
与芬兰的低犯罪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个国家是世界上私人拥有枪支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芬兰共有约528万人(截至2006年底),而私人、私人团体或基金会拥有的枪支数量达160万支,近65万人拥有持枪证,还有多达数万名的非法持枪者。此次枪击惨案的凶手奥维宁是一名“合法”的持枪者,他的持枪证是在案发3周前获得的。
在部分媒体看来,芬兰过于宽松的枪械管理制度,是造成此次惨案的重要原因,但芬兰政府对此并不认同。芬兰内政部表示,警察部门的审查是私人拥有枪支的必要程序,奥维宁申请持枪证的时候,警方按程序对他进行了审查,判定他没有精神问题后才予以颁发;况且,芬兰涉枪案件的发案率一直非常低,因此,不能将这起案件归咎于枪械管理制度。
约凯拉中学所在的图苏拉是一个仅有两万人口的小城镇,距离首都赫尔辛基约50公里。这个小镇整洁、安静,居住的人大多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许多人在赫尔辛基工作,乘火车上下班。奥维宁的家也是这样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铁路公司职员,还是当地一个摇滚乐队的吉他手,母亲则是该乐队的主唱。校园枪击案发生后,警方对奥维宁的家人实施了保护,他们至今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今年6月,奥维宁刚满18岁。芬兰警方在经过调查后表示,这个出身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犯罪前科,但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习惯独来独往。有媒体报道称,奥维宁在校内经常受到同学欺负,这可能是他制造校园血案的原因。
案发时的状况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约凯拉中学共有约500名学生,包括基础学校高年级(相当于初中)和高中。在被奥维宁枪杀的8人中,有5人是16至18岁的高中男生,另外3人分别是62岁的女校长海伦娜·卡尔米、校医室的1名女护士以及1名25岁的成年女学生。有目击者称,奥维宁当时主要向同他年龄相近的高中男生开枪,且即使闯进了基础学校高年级的教室,也没向学生们开枪,只是将教室的玻璃和教学用品打个稀烂。另有目击者称,在枪杀校长卡尔米之前,奥维宁先是喝令她跪倒在自己面前,然后冷静地冲她的头部开火。据说,两人此前一天曾经在学校内发生口角。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获悉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在案发前一天(11月6日),奥维宁在YouTube网站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表示要在自己的学校内制造血案。这段视频题为《约凯拉学校大屠杀—11/7/2007》,总长约一分钟。画面的开始部分是约凯拉中学的外景,配以一首名叫《流弹》的重金属歌曲。这首歌和死亡有联系——它的歌词曾被1999年美国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的凶手之一埃里克·哈里斯贴在网上。接下来,持枪的奥维宁出现在画面中,冲草地上的一个苹果连续开火,直至将其打烂。最后,他将手中的枪指向了摄像机,整个画面随即变成了血红色。校园枪击案发生后,网站迅速将这段视频删除,但已有20多万人次进行了浏览。
发布这段视频时,奥维宁使用的网名是“Sturmgeist89”。警方依据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有了更多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名为《自然选择者宣言》的帖子。这个帖子是奥维宁于10月19日,即他取得持枪证的那一天发布在网上的:
“我的内心充满了仇恨,我喜欢这种感觉,”奥维宁写道,“我要干掉所有看着不顺眼的人,他们是人类的耻辱,是自然选择的淘汰品……我曾经相信美好的人性,也曾希望能够长久地快乐地生活。你们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我要这么做?我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过于无知,而且思想太封闭,不能理解我的动机……你们也许会认为我是‘疯子’、‘神经病’、‘杀人犯’等等,其实我不是……这是我的战争,我的理念,我的事业。不要将我的举动归咎于除我之外的任何人,包括我的父母和朋友们。我只将我的计划藏在脑子里,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在帖子的最后,奥维宁强调:“这是我的战争!一个人对抗人性、政府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弱智人群的战争!不要可怜地球上的渣滓们!人性已经被过于美化了,现在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论重归正道的时候了!”
奥维宁发布的这个帖子清楚地表明,他是一名奉行无政府理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企图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进化规律应用于人类社会;至少从获得持枪证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开始计划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校内制造血案,杀死那些“自然选择的淘汰品”。
警方的调查发现,奥维宁曾经使用“自然选择者”的网名,在YouTube网站上发布多段含有极端内容的视频,其中经常出现纳粹、反犹主义的标志,还表达过对1994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罪犯蒂莫西·麦克维的崇拜。在互联网上,奥维宁的理念受到了一批人的追捧,大约300人经常浏览他发布的视频。
警方的调查还发现,奥维宁竟然与试图制造同类案件的美国14岁男孩狄龙·科西有联系。今年10月,美国费城警方逮捕了科西,在其家中查获了一支步枪、约30支仿真高压气枪,以及一些刀具和弹药。科西供认,他计划模仿科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的凶手,在自己的学校制造血案。芬兰警方在奥维宁的电脑中发现了他与科西的聊天记录,遂请求美国警方予以查证。科西的律师称,科西与奥维宁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两人谈论过电脑游戏以及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还交换了各自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影像资料,但科西并不知晓奥维宁企图制造校园血案的计划,更谈不上对他进行“唆使”或“怂恿”。
青少年们通过互联网传递极端主义信息,甚至竞相仿效校园枪击案,这种情况其实早已引起了重视。美国警方表示,互联网上一直存在数个迷恋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的虚拟社区,其成员不仅来自美国,也来自包括芬兰在内的其他多个国家,警方一直在对此进行监控。但由于这些人出入的网站、博客、聊天室太多,警方要一一追踪是不可能的。
在今年4月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发生前,科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是美国伤亡人数最多的一起校园枪击案件。
1999年4月20日,美国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兰·克莱伯德携带自动步枪,冲入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科伦拜恩中学展开大屠杀,在短短16分钟内开枪打死了12名学生和一名教师。最后,两人在与警方的对峙中自杀身亡。警方后来的调查显示,这两名学生的日记里充满了对同学的仇恨和对暴力的迷恋,他们为了策划这起血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在美国引起了巨大震动。此后,美国又发生了多起校园枪击案,一些凶手承认,他们受到了科伦拜恩校园枪击案的启发。
来源网址